課程名稱 |
斯多噶哲學 The Stoic Philosophy |
開課學期 |
105-2 |
授課對象 |
學程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苑舉正 |
課號 |
Phl2504 |
課程識別碼 |
104 469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普204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專業課程】:A、B方案。兼通識A34*。 總人數上限:86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2Phl2504_Stoic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斯多噶哲學長期受到禁慾主義的標題影響,容易被人誤解成為出世的思想。這是天大的誤解。因為斯多噶哲學代表的是一種自然的理性,不但有其知識論、邏輯與形上學的理念,更是倫理學的基礎,尤其是西方倫理學。大哲學家如盧梭與康德在發展他們的倫理學思想時,都曾經大量引用斯多噶哲學的理念做為其道德哲學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斯多噶哲學是所有西洋哲學當中最明確地以學派而非哲學家著名的哲學思潮。從亞歷山大帝國開始,當希臘人從東方引進這個不同於原有的希臘思維的哲學時,斯多噶哲學中就已經包含了許多比較接近亞洲地區的思維(自然理性、天人合一、聖賢之人、命中註定等等)。透過本課程的全面介紹,我們可以從斯多噶哲學的發展,了解西洋思想的基礎當中與法律政治結合的這一部份,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在國內長期從事國學研究的人中,一直有興趣將康德的道德哲學做為與中國道德哲學比擬的對象,而經有斯多噶哲學的介紹,修課的學生可以從更為根本的角度,理解東西方比較哲學的方法、目標與內容。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是有關斯多噶哲學的內容。在講解斯多噶哲學的過程中,我擬強調三方面的重點。第一,在當代倫理學論述中,斯多噶哲學應當受到重視的理由。第二,做為西洋哲學最重要的論理學基礎之一的斯多噶哲學在長達六百年的發展中,有什麼核心思想是為人所學習的?第三,斯多噶哲學的介紹有助於貫穿從古希臘時期到羅馬帝國時期的哲學思想,為國內西洋哲學史比較不為人重視的時期彌補原有不足之處。
|
課程要求 |
由於本課程定位為通識課程,授課將採取與同學大量問答、即時辯論的方式進行,刺激同學批判思考之能力。其中尤其注重哲學思想如何應用於當代時事之評論,例如從斯多噶哲學與教條主義之間的衝突便能夠詮釋川普保守主義引起之輿論與爭議中不同立場的優劣。期望能使同學超越一般媒體或網路平臺上對公共議題探討的水準,深化公民辯論的品質。
這種即興的實驗劇場能使完全沒有哲學基礎的人也能身歷其境,但這並不表示授課的內容必須因此在思想的深度上打折扣。每週課前的指定閱讀能使同學熟悉每次講授之哲學家、學派或思潮的核心論證與主張,在這個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同學才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日常生活的議題中所發生的辯論如何能夠藉由前人的思想進行深化。
在透過理論與實作彼此的交流之後,同學便能具備延伸探討哲學思想的興趣與能力,尤其是對一種思想在歷史中其重要性何在之詮釋。由於本課程主要採取思想史的觀點來介紹哲學理論,因此在對一個哲學家、學派或思潮重構時必會遭遇詮釋上的問題與爭議。此時同學在課後便能參酌課後建議選讀之篇章,比較當代不同學者間迥異甚至彼此衝突的詮釋觀點。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Inwood, B. (2003).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Sto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苑舉正,(2015),《求真》,究竟出版。
線上哲學百科: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指定閱讀 |
由於這是大學部的課程,指定閱讀之材料以二手文獻為主。文章主要選自當前權威之線上哲學百科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以及各大學術出版社所出版之研究手冊(Handbook、Companion、Guide等等),這些材料都是各領域中當前頂尖的學者為初學者所撰寫之介紹性文章,但仍會介紹該學者自己在當代的論辯中所採取的詮釋立場為何。另有少數幾篇則選自哲學史之教科書,供較無哲學基礎之同學研讀;或是選自期刊/研討會之論文,供程度較好之同學挑戰。
每周閱讀材料詳細說明請見 「每周大綱內容」。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試 |
40% |
依據每單元講授之內容設計六至七題申論題,於考試前一週公告試題,以便修課同學能事先準備。考試當天由助教指定選擇三題回答,惟不得攜帶任何參考資料或上課筆記。
評量標準:
1. 對哲學主張內容的理解精準與否
2. 論點之間的安排與組織是否清晰
3. 是否有值得討論的詮釋以及見解 |
2. |
期末考試 |
40% |
依據每單元講授之內容設計六至八題申論題,於考試前一週公告試題,以便修課同學能事先準備。考試當天由助教指定三題回答,惟不得攜帶任何參考資料或上課筆記。
評量標準:
1. 對哲學主張內容的理解精準與否
2. 論點之間的安排與組織是否清晰
3. 是否有值得討論的詮釋以及見解 |
3. |
研究筆記 |
20% |
由同學在 9 篇指定閱讀的材料中視自身之需求與興趣,自由選擇2 篇文獻閱讀,並各提出兩個可供進一步討論與有意義的問題。問題長短不拘,但必須要有討論價值,不得單就字義發問或僅表示自己無法理解作者意見而已。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課程介紹:斯多噶哲學簡介 |
第2週 |
3/01 |
希臘到希臘化 |
第3週 |
3/08 |
蘇格拉底與犬儒學派對斯多噶哲學的影響 |
第4週 |
3/15 |
斯多噶哲學的起源與發展影響 |
第5週 |
3/22 |
停課一次 |
第6週 |
3/29 |
停課一次 |
第7週 |
4/05 |
溫書假 |
第8週 |
4/12 |
斯多噶哲學的宇宙論 |
第9週 |
4/19 |
斯多噶哲學的邏輯與知識論 |
第10週 |
4/26 |
期中考
本週無教學進度 |
第11週 |
5/03 |
斯多噶哲學的倫理學(一) |
第12週 |
5/10 |
斯多噶哲學的倫理學(二) |
第13週 |
5/17 |
斯多噶哲學:羅馬與賽內卡(一) |
第14週 |
5/24 |
斯多噶哲學:羅馬與賽內卡(二) |
第15週 |
5/31 |
斯多噶哲學:愛比克泰德 |
第16週 |
6/07 |
斯多噶哲學:馬庫斯•奧里略(一) |
第17週 |
6/14 |
斯多噶哲學:馬庫斯•奧里略(二) |
第18週 |
6/21 |
期末考試
本週無教學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