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黑格爾哲學下 Philosophy of Hegel (2)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學程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楊植勝 |
課號 |
Phl3715 |
課程識別碼 |
104 48102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普302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專業課程】:A、B方案。 總人數上限:6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Phl3715_HegelsPh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黑格爾哲學以艱深晦澀著稱,但自有其值得深究之內容。本課程取道精神哲學的進路來引導學生進入黑格爾的哲學思想之中。
|
課程目標 |
使學生能夠清楚地把握黑格爾哲學。
|
課程要求 |
已有「黑格爾哲學上」課程學分者優先。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3:20~15:20 |
參考書目 |
Georg Biedermann,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Leipzig, Jena, and Berlin: Urania-Verlag
G. R. G. Mure, An Introduction to Hege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0
W. T. Stace., The Philosophy of Hegel: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55(此書有中譯本:曹敏、易陶天譯,《黑格爾哲學》,臺灣:黎明文化公司,1978)
J. N. Findlay, Hegel: A Re-examin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Gustav E. Muller, Hegel: Denkgeschichte eines Lebendigen, Bern und Munchen: Francke Verlag, 1959
Ernst Bloch, Subjekt – Objekt: Erlauterungen zu Hegel,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62
Franz Wiedmann,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Hamburg: Rowohlt Taschenbuch Verlag GmbH, 1965
Walter Kaufmann, Hegel: Reinterpretation, Texts, and Commentary,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65
Charles Taylor, Hege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Peter Singer, Hege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此書有中譯本:李日章譯,《黑格爾》,臺灣:聯經出版公司,1984)
Raymond Plant, Hegel: An Introdu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imited, 1983
Rita Kuczynski, Nachte mit Hegel: Eine poetische Vergegenwartigung des Abstrakten, Berlin: Buchverlag Der Morgen, 1984
Friedhelm Nicolin, Von Stuttgart nach Berlin: Die Lebensstationen Hegels, Marbacher Magazin, Sonderheft, 1991
Rolf Hosfeld,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Berlin: Stapp Verlag, 1988
Francois Chatelet, Hegel, Seuil, 1994
Raymond Plant, Hegel, New York: Routledge, 1999(此書有中譯本:雷蒙.普蘭特著,陳中和譯,《黑格爾》,臺灣:麥田出版公司,1999)
Martin Gessmann, Hegel, Freiburg: Verlag Herder
Herbert Schnadelbach, Hegel zur Einfuhrung, Junius Verlag GmbH, 2001
Terry Pinkard, Hegel: A Biogra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M. J. Inwood, Hegel, Routledge, 2002
Dina Emundts, Rolf-Peter Horstmann, G. W. F. Hegel: Eine Einfuhrung, Stuttgart: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 2002
Hans Friedrich Fulda, G. W. F. Hegel, Munchen: Verlag C. H. Beck oHG, 2003
Walter Jaeschke, Hegel-Handbuch, Stuttgart & Wiemar: Verlag J. B. Metzler, 2003
Thomas Soren Hoffmann, Georg Friedrich Wilhelm Hegel: Eine Propadeutik, Wiesbaden: Marix Verlag GmbH, 2004
Udo Tietz, Hegel fur Eilige, Belin: Aufbau Taschenbuch Verlag GmbH, 2004
Stephen Houlgate, An Introduction to Hegel: Freedom, Truth and History,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
Michael Allen Fox, The Accessible Hegel, Humanity Books, 2005
Lloyd Spencer, Andrzej Krauze, Introducing Hegel, Cambridge: Icon Books Ltd., 2006(此書有中譯本:黃訓慶譯,《黑格爾》,臺灣:立緒文化公司,1997)
David James, Hegel: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7
王其誠編,《黑格爾哲學概要》,臺灣:中國政治書刊出版合作社,1956
魯一世著,賀麟譯,《黑格爾學述》,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
Charles Taylor著,徐文瑞譯,《黑格爾與現代社會》,臺灣:聯經出版公司,1990
Jacques D’Hondt著,欒棟譯,《黑格爾和黑格爾主義》,臺灣:唐山出版社,1994
吳康,《黑格爾哲學》,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侯鴻勛,《黑格爾》,香港:中華書局,1998
張柯圳,《黑格爾辨證法與文化哲學》,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蘇寧,《世界精神之鏡-關於黑格爾》,臺灣:笙易公司文化事業部,2001
蔡美麗,《黑格爾》,臺灣:遠足文化公司,2003
洪鎌德,《黑格爾哲學之當代詮釋》,臺灣:人本自然文化公司,2007
劉創馥,《黑格爾新釋》,臺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
指定閱讀 |
Craig B. Matarrese, Starting with Hegel, Contih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10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上課表現 |
30% |
|
2. |
期中考試 |
35% |
|
3. |
期末考試 |
3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6 |
第二章第三節 上帝已死 |
第2週 |
3/05 |
第二章第四節 異化(alienation)、社群與現代國家(一) |
第3週 |
3/12 |
第二章第四節 異化、社群與現代國家(二) |
第4週 |
3/19 |
第三章《精神現象學》:意識的滿足與不滿足 |
第5週 |
3/26 |
第三章第一節 接替(supersession)與黑格爾的諷刺(一) |
第6週 |
4/02 |
溫書假 |
第7週 |
4/09 |
第三章第一節 接替與黑格爾的諷刺(二) |
第8週 |
4/16 |
第三章第二節 純粹的與不純粹的承認(recognition) |
第9週 |
4/23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4/30 |
第三章第三節 自我異化的(self-alienated)精神(一) |
第11週 |
5/07 |
第三章第三節 自我異化的精神(二) |
第12週 |
5/14 |
第三章第四節 絕對知識的道路(一) |
第13週 |
5/21 |
第三章第四節 絕對知識的道路(二) |
第14週 |
5/28 |
第四章《哲學科學百科全書》:存有、自然與精神的結構 |
第15週 |
6/04 |
第四章第一節 拋棄梯子 |
第16週 |
6/11 |
第四章第二節 理性(reason)與知性(understanding) |
第17週 |
6/18 |
第四章第三節 自然裡的必然 |
第18週 |
6/25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