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古典先秦哲學
Classical Pre-Qin Philosophy 
開課學期
106-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陳志強 
課號
Phl2106 
課程識別碼
104 500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普204 
備註
(A)東方哲學史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101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
總人數上限: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1Phl2106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先秦時期可說是中國哲學的古典階段,蘊涵了若干思想的理論源頭。本課程旨在介紹儒、道、墨、法等諸子學說,期望深化學員對古典中國哲學的理解。一方面,講者將會以批判的眼光闡述各家學說中的核心內容;另一方面,講者亦會分析學說之間的理論關係。預期學員修讀本課後,能夠打好繼續研讀中國哲學的基礎。 

課程目標
本課的四個主要目標在於促進學員:
1. 對古典中國哲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建立恰當的理解。
2. 培養自行閱讀經典文獻與近人著作的能力。
3. 能夠對傳統中國哲學理論進行哲學思考、比較、檢討。
4. 從古典思想中發掘與現代社會與人生仍然相干的智慧。
 
課程要求
除了定期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基本要求外,期望學員用心投入以下的學術訓練:
1. 閱讀文本:於課堂內外細讀原始文獻和近人研究。
2. 哲學思辯:敢於思考,並積極參與提問、回應、討論。
3. 口頭表達:消化所學並清晰有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論文寫作:學習寫作內容、論證、格式等皆符合學術規範的文章。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請先與老師以電郵預約:ckchan@ntu.edu.tw 
指定閱讀
1.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一、二卷),臺北三民書局,1984增訂版。
2.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3.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台四版。 
參考書目
1.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第一、二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985。
2.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3.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商務印書館,1950。
4.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全集校訂版。
5.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台四版。
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台五版。
7.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
8.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續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9.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編》,臺北商務印書館,1969。
10.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一、二卷),臺北三民書局,1984增訂版。
11.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香港三聯書店,1992。
12.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三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4、85。
13.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
14.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大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
15. Chan, Wing-tsit. 1963.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6. Berthrong, John H. 2000. Confucianism: a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neworld.
17. Fingarette, Herbert. 1972. 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8. Fung, Yu-lan. 1948.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New York: Free Press ; London : Macmillan Co..
19. Graham, A. C. 1989. Disputers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 La Salle, Ill.: Open Court.
20. Hansen, Chad. 1992. 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 Lai, Karyn L.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 Liu, JeeLoo. 2006.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Ancient Philosophy to Chinese Buddhism.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23. Mou, Bo. 2009.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4. Munro, Donald J. 1969. The Concept of Man in Earl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5. Nivison, David S. 1996. The Ways of Confucianism. Chicago: Open Court Press.
26. Norden, Bryan W. Van. 2011.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
27. _____. 2002.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New Essay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8. Neville, Robert C. 2000. Boston Confucianism: portable tradition in the late-modern world.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9. Shun, Kwong-loi. 1997. Mencius and Early Chinese Thought.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0. Tu, Wei-ming. 1985. Confucian thought: selfhood a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表現 
10% 
出席、提問、討論。 
2. 
專題報告 
20% 
分組就指定閱讀材料作口頭(20分鐘內)及書面報告(3000字內)。口頭報告:同學須從指定閱讀材料中取捨選取關鍵的內容或段落,疏理一套系統的理解框架,通過清晰有理的語言加以解釋,以批判角度進行理論檢討甚或加以應用,並提出2個討論問題。書面報告:具有問題意識地選定一個或一組基本問題,加以深入探討。論述應該力求清晰、有條理、有根據。文章必須符合學術規範。 
3. 
期中測驗 
30% 
題目形式主要為概念解釋。 
4. 
期末考試 
40% 
形式以是非題與申論題為主。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2  導論:研讀進路、問題背景、基本精神 
第2週
9/19  孔子論「仁」與「禮」 
第3週
9/26  孔子論「命」 
第4週
10/03  孟子的性善說與工夫論
(指定報告:1. 殷海光《中國文化的展望》及陳特〈由孟子與陽明看中國道德主體哲學的方法特性與發展〉選錄) 
第5週
10/10  10日 國慶紀念日 
第6週
10/17  講者參加學術會議 
第7週
10/24  孟子的社會政治哲學
(指定報告:2. 徐復觀:〈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 
第8週
10/31  荀子性惡論與工夫論
(指定報告:3. 鄧小虎:〈《荀子》中「性」與「偽」的多重結構〉) 
第9週
11/07  荀子的禮論與天論
(指定報告:4. 佐藤將之:〈荀子哲學研究之解構與建構:以中日學者之嘗試與「誠」概念之探討為線索〉) 
第10週
11/14  期中測驗 
第11週
11/21  墨子的「兼愛」、「非攻」、「尚同」、「非儒」
(指定報告:5. 李賢中:〈墨家「尚賢」思想探析〉) 
第12週
11/28  韓非子的「法」、「術」、「勢」
(指定報告:6. 詹康:〈韓非論人新說〉) 
第13週
12/05  老子的形上學與人生哲學
(指定報告:7. 劉笑敢:〈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 
第14週
12/12  老子的社會政治哲學
(指定報告:8. 劉笑敢:〈道家式責任感與人際和諧〉) 
第15週
12/19  莊子論「芒昧」與「成心」
(指定報告:9. 林明照:〈觀看、反思與專凝──《莊子》哲學中的觀視性〉) 
第16週
12/26  莊子論「齊物」與「逍遙」
(指定報告:De Reu, Wim, How to Throw a Pot, The Centrality of the Potters Wheel in the Zhuangzi) 
第17週
1/02  總結:古典先秦哲學的精神與後來發展 
第18週
1/09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