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方古代政治思想
Eestern Ancient Political Thought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佐藤將之 
課號
Phl3113 
課程識別碼
104 510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一 
備註
(A)東方哲學史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修業課程規定。
總人數上限:5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名稱為「東方古代政治思想」,而其「東方古代」一詞所指的範圍主要是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具體而言,在從儒家的起源到秦漢帝國成立時期的所謂「諸子百家」相關文獻中的政治思想。本課所志於提供的內容並不是所謂「諸子百家」文獻內容的整理,而是在分析先秦政治思想時所要考慮的探討爭點以及觀察問題的切入點。據此問題意識,本課將關注如下三項問題:(一)先秦政治思想的主要發展脈絡:「倫理論辯」→「分析論說」→「綜合論說」的演變過程;(二)先秦各個思想家所提倡的核心觀念和主張對當時政治和思想環境中的角色;(三)藉由檢驗在秦國一統天下前夕之思想狀態,對《荀子》和《呂氏春秋》思想和歷史角色進行重新評估。
The name of this course “Eastern Ancient Political Thought”, yet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political thought from the origin of Confucianism to time of the unification of Chinese world by Qin dynasty, namely,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A Hundred of Warring States masters”. What this course aims to provide is not the summaries of the texts of the Warring States’ masters, but rather the views concerning how to find and analyse those pol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issues in them. Bearing this in mind, the course will focuse on the following three sub-topics: (1) The main evolutionary context of the Warring states thought, i.e., from “ethical argumentation” through “analytical discourse” to “synthetic discourse”. (2) Those core ideas/concepts and arguments which have been presented by the main Warring states texts, and their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rring States thought. (3)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cont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Xunzi and the Mr. Lu’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oncerning its historical impact by means of scrutinizing the intellectual milieu of just before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world by the State of Qin. 

課程目標
本課的主要目標有二:第一、本課內容的重點並不在提供有關戰國諸子的政治思想的整理,而是藉由授課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來幫助同學們能夠重新評估或解釋戰國文獻中的思想內容和評估其意義的分析能力。第二、因為諸子百家的思想後來不但成為中國政治思想的基礎,而且也擴散即整個東亞地區,授課者期待同學們經過本課的參與(閱讀、聽課、討論以及寫作)將具備為了分析東亞政治更深入的觀點。
Main goal of this course are twofold: firstly, The this course does not aim to provide those summaries of major Warring States political thoughts, but to help students to reinterpret and reevaluate the philosophical content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m on the basis of instructors own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relevant topics by means of providing what instructors. And secondly, since the Warring States thought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not only for the whole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onward, but also those of the entire East-Asian region, the instructor hope that by means of reading, participating, discussing and writing,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cquire more profound knowledge and skill to analyze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East-Asian politics with both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課程要求
期中和期末考試、兩次心得報告、出席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
《論語》、《墨子》、《孟子》、《管子》、《老子》、《莊子》、《荀子》、《呂氏春秋》(學生可以選合適的版本、註解以及現代文翻譯)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馮友蘭,徐又光(譯):《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王立剛(譯):《中國思想之淵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增淵龍夫,杜正勝(譯):〈中國古代的社會與國家〉。
芬格萊特(Herbert Fingarette),彭國翔(譯):《孔子:即凡而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佐藤將之:《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參於天地之治:荀子禮治政治思想的起源與構造》;《荀子禮治思想的淵源與戰國諸子之研究》;以及《後周魯時代的天下秩序:〈荀子〉與〈呂氏春秋〉政治哲學的比較研究》(以上都由國立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試 
30% 
 
2. 
期末考試 
40% 
 
3. 
兩次心得報告 
12% 
 
4. 
出席 
18% 
由9次提交200字「心得」,缺少一次扣2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06  自我介紹和上課內容說明;如何看東亞政治思想?以「禮治」的起源和展開為例 
第2週
9/13  早期儒家的政治起源 
第3週
9/20  孔子與《論語》 
第4週
9/27  倫理論辯的發展:墨家的崛起 
第5週
10/04  倫理論辯的極點:《孟子》 
第6週
10/11  分析論說的展開:稷下先生的政治思想 
第7週
10/18  戰國「法」論的崛起:《管子》 
第7週
10/16  第一次心得報告提交日(在第五課中閱讀的余蓮和末永對《孟子》說明的比較心得) 
第8週
10/25  期中考試 
第9週
11/01  道家政治思想與《老子》 
第10週
11/08  超乎人界的政治哲學:《莊子》與「物化」 
第11週
11/15  綜合論辯之登場:《荀子》的禮治思想 
第12週
11/22  滅亡之政治哲學:《韓非子》 
第13週
11/29  韓非是荀子弟子嗎? 
第14週
12/06  後周魯時代的終結:《呂氏春秋》 
第14週
12/05  第二次心得報告提交日(普鳴(Michael Puett),胡洋(譯):《哈佛中國哲學課》,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 
第15週
12/13  《孟子》政治思想之應用 
第16週
12/20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