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系  
授課教師
鄭義愷 
課號
Phl3732 
課程識別碼
104 555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綜401 
備註
(B)西方哲學史群組,群組課程請參閱本系網頁修業課程規定(101學年度(含)以後入學學生適用)。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Phl3732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首度明確以「存在主義」標誌自己思想核心屬性的哲學家,恐怕是沙特。然而從思想史的脈絡看,在沙特之前出現的浪漫主義、生命哲學(Lebensphilosophie)等思潮都可以說是廣義上的「存在主義」,甚至美國的實用主義都可以放在這一大方向來理解。廣義上的存在主義有兩大特徵:一、懷疑(多半否定)現代科學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自我,並實現哲學自我認識的理想;二、強調個體的體驗、情緒、或利益優先於科學且不能化約為科學內容。這兩大特徵表明存在主義是「後科學」的思潮,它若要言之成理,就必須對現代科學精神與理念有正確地掌握。另一方面,存在主義思想家對個體體驗的強調,在寫作上則反映出對敘事、詩、虛構等非論證風格的偏愛。可是既然存在主義說到底仍是一哲學思想,我們就必須考慮如何「把故事當論證」來閱讀並提煉其中的哲學意含的詮釋學問題。存在主義十分龐雜難解,本課程於是將從現代科學理念出發,在論理、故事、與戲劇中探索存在主義思潮中的幾個關鍵課題:人生的荒謬性、自由的焦慮、本真性與真理、及人的宗教存有。
The first thinker to mark the position of his own thought as "existentialism" was Sartre. But the history of ideas suggests that Romanticism, Lebensphilosophie, or even Pragmatism, all of which occurred before Sartre, can be read as precursors or prototypes of existentialism. Existentialism in this broad sense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features: 1 the suspicion that modern science cannot help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2 the emphasis that individual experience, emotions, passions, or interests are both prior and irreducible to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m.
 

課程目標
一、對存在主義思潮有粗淺的掌握。
二、學習進階的(哲學文本)閱讀能力。
三、在討論課上練習口說表達思想;在演講課中訓練聆聽的集中力。
Students who successfully carry out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will:
(a) Have a synoptic understanding of existentialism.
(b) Acquire advanced skills of reading philosophical texts.
(c) Practice expressing complete, coherent ideas orally during discussion sessions and expanding attention span in attending our meetings.
 
課程要求
定時出席,課後認真討論,寫作業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15:00~17:00 
指定閱讀
指定閱讀:
1. Kaufman, Walter, (1975) Existentialism: from Dostoevsky to Sartre, edited with introduction, prefaces, and new translations, expanded edition, A Plume Book.
2. Camus, Albert, (1991) The Myth of Sisyphus and Other Essays, trans. Justin O’Brien, New York: Vintage International.
3. Sartre, Jean-Paul, (1989) No Exit and Three Other Plays, trans. S. Gilbert and I. Abel, Vintage International.
4. 講師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5. Kierkegaard, Søren, (1843) Enten-Eller, University Bookshop Reitzel.
6. Nietzsche, Friedrich, (1999), 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 hrsg. von Giorgio Colli und Mazzino Montinari, 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5, de Gruyter.
7. Kafka, Franz, (1915) Die Verwandlung, Leipzig: Kurt Wolff Verlag.
8. Heidegger, Martin, (1927) Sein und Zeit, Max Niemeyer Verlag, Tübingen.
9. Sartre, Jean-Paul, (1943) L’être et le Néant, Éditions Gallimard.
10. Marker, Chris, (1962) La Jetée, Argos Film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討論 
10% 
 
2. 
隨堂作業 
60% 
四次,一次 15% 
3. 
期末考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課程導論 
第2週
9/20  單元一:主體轉向與人本主義
作業一
笛卡兒《沈思錄》選讀 
第3週
9/27  笛卡兒(續)。懷疑態度的危機:齊克果 
第4週
10/04  齊克果(續)。《地下室手記》。 「群眾是非真理」 
第5週
10/11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叛變> 與宗教大法官的演說 
第6週
10/18  單元二:荒謬與身體之在
作業二
<西西弗斯的神話> 
第7週
10/25  <西西弗斯的神話> (完) 
第8週
11/01  卡夫卡 <變形記> 
第9週
11/08  放假(出國) 
第10週
11/15  作業三
 
第11週
11/22  《第二性》;《隱形人》 
第12週
11/29  單元三:自由的焦慮
沙特 
第13週
12/06  沙特(完)。淺談海德格。 
第14週
12/13  作業四
《焦慮的概念》 
第15週
12/20  《焦慮的概念》(續) 
第16週
12/27  單元四:他人與倫理學的可能性
沙特論自欺;《沒有出路》 
第17週
1/03  存在主義倫理學之可能:波娃論人之存在的「模稜兩可」特質 
第18週
1/10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