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懷疑論 Skepticism |
開課學期 |
106-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苑舉正 |
課號 |
Phl3803 |
課程識別碼 |
104 267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新202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80人 外系人數限制: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61Phl3803_Sceptism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懷疑論在哲學的發展中,有其自身的意義。懷疑論的基本精神在於否定對於知識的認定,卻因為這個基本態度而發生其他與形上學、知識論以及倫理學相關的理念。在形上學上,懷疑論者基於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自然結構的理由,不認為我們作為有限的存有能有知道任何事物真實的可能。在知識論中,懷疑論者總是能夠針對知識的證成提出迴拒,讓知識的證成成為一件,如果不是不可能,至少是極為困難的工作。在倫理學的情況中,懷疑論所能夠發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否定真理認知下,對於一切確信擁有真理而做出的判斷,提出不一樣價值的想法。因此,就哲學最重要的三大領域而言,懷疑論自古開始,就扮演了顛覆知識的角色,目的卻不是否認一切,而自娛強調知識的追求可以說是一件永無止境的過程。
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哲學史在討論懷疑論的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從蘇格拉底與詭辯學者之間的爭執,就可以看得出來,懷疑論一直以不同的名稱,展示懷疑論在哲學發展中所扮演的必要價值。這個發展,在各個時代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希臘化哲學的時代中,懷疑論正是以這個名稱代表了皮勒主義(Pyrrhonism)的思想,並且可以進一步區分為以愛那西德摩斯(Aenesidemus)為主的理論懷疑主義與以薩克斯尹裴多克拉斯(Sextus Empiricus)為主的實踐懷疑主義。在中世紀,又有蒙田(Montaigne)可以做懷疑論的代表。在現代世界的哲學發展中,懷疑論成為科學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代表是笛卡兒(R. Descartes)與修謨(D. Hume)。我們最後從費耶阿本(P. Feyerabend)的相對主義觀點,檢視懷疑論以及其在倫理學中的價值。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從歷史的角度,檢視懷疑論在哲學發展中所顯現的價值。這個目標因而顯示本課程之著重處在有關倫理方面。從歷史理解懷疑論的價值,首先在於知道知識的限制,其次在於釐清知識的本質。有了這兩方面的理解後,學生能夠從否定知識的困惑中,體會哲學的真實意義不在於肯定知識的內容,而在於否定知識的傲慢。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將要求所有修課的同學,針對六大主題所指定之內容,預先閱讀。
本課程將錄影置於臺灣通識網。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苑舉正,2015。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臺北:究竟。 |
指定閱讀 |
第01週、課程介紹:懷疑論簡介。
Vogt, K. (2014). Ancient skepticism. In E. N. Zalta (E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kepticism-ancient/
第02週、單元一:1.古典懷疑論的起源:色諾芬尼。
Bett, R. (2010). Socratic ignorance. In D. R. Morrison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ocrates (pp. 215-236).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03週、單元一:2. 蘇格拉底的懷疑論與蘇格拉底的方法。
Bett, R. (2006). Socrates and skepticism. In S. Ahbel-Rappe & R. Kamtekar (Eds.), A companion to Socrates (pp. 298-311). Malden, MA: Blackwell.
第04週、單元二:1.辯士:普達格拉。
Barney, R. (2006). The Sophistic movement. In M. L. Gill & P. Pellegrin (Eds.), A companion to ancient philosophy (pp. 77-97). Oxford: Blackwell.
第05週、單元二:2.辯士:高爾吉亞。
Broadie, S. (2003). The sophists and Socrates. In D. Sedley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Greek and Roman philosophy (pp. 73-9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06週、單元三:1.懷疑論的反對者:柏拉圖。
White, N. P. (1992). Plato's metaphysical epistemology. In R. Kraut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ato (pp. 277-31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07週、單元三:2.懷疑論的反對者:亞里斯多德。
Long, A. A. (2006). Aristotle and the history of Greek scepticism. In From Epicurus to Epictetus: Studies in Hellenistic and Roman philosophy (pp. 43-69). Oxford: Clarendon.
第08週、單元四:1.教條主義的代表:斯多葛學派。
Hankinson, R. J. (2003). Stoic Epistemology. In B. Inwood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Stoics (pp. 59-8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09週、期中考試。
本週無指定閱讀材料。
第10週、單元四:2.懷疑學派:阿克西勞斯。3.懷疑學派:卡奈阿德斯。
Striker, G. (2010). Academics versus Pyrrhonists, reconsidered. In R. Bett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scepticism (pp. 195-20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1週、單元五:1.皮若主義的懷疑論:薩克督斯。
Pellegrin, P. (2010). Sextus Empiricus. In R. Bett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skepticism (pp. 120-14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2週、單元五:2.懷疑論的論證。
Woodruff, P. (2010). The Pyrrhonian Modes. In R. Bett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scepticism (pp. 208-23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3週、單元六:1.奧古斯丁的反懷疑論。
Copleston, F. C. (1993). St. Augustine--II: Knowledge. In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 2. Medieval philosophy (pp. 51-67). New York, NY: Doubleday.
第14週、單元六:2.蒙恬的懷疑論。
Foglia, M. (2014). Michel de Montaigne. In E. N. Zalta (E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montaigne/
第15週、單元七:1.笛卡兒的懷疑論。
Fine, G. (2003). Subjectivity, ancient and modern: The Cyrenaics, Sextus, and Descartes. In J. Miller & B. Inwood (Eds.), Hellenistic and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pp. 192-23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6週、單元七:2.修謨的懷疑論。
Ainslie, D. C. (2003). Hume's scepticism and ancient scepticisms. In J. Miller & B. Inwood (Eds.), Hellenistic and Early Modern philosophy (pp. 251-27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3 |
簡介與色諾芬尼 |
第2週 |
9/20 |
蘇格拉底 |
第3週 |
9/27 |
詭辯學派:普達格拉、高爾吉亞(一) |
第4週 |
10/04 |
(中秋節) |
第5週 |
10/11 |
柏拉圖 |
第6週 |
10/18 |
亞里斯多德 |
第7週 |
10/25 |
斯多噶學派:教條主義的代表 |
第8週 |
11/01 |
新學院懷疑論代表人物:阿克西勞斯、卡內德斯 |
第9週 |
11/08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11/15 |
(本校校慶) |
第11週 |
11/22 |
皮勒主義的懷疑論:薩克督斯 |
第12週 |
11/29 |
懷疑論的論證 |
第13週 |
12/06 |
奧古斯丁的神學反懷疑論1 |
第14週 |
12/13 |
奧古斯丁的神學反懷疑論2 |
第15週 |
12/20 |
蒙恬的懷疑論 |
第16週 |
12/27 |
笛卡兒的懷疑論 |
第17週 |
1/03 |
休謨的懷疑論 |
第18週 |
1/10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