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西洋哲學史一上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Ⅰ)(1) 
開課學期
100-1 
授課對象
學程  歐洲暨歐盟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苑舉正 
課號
Phl2052 
課程識別碼
104 30011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全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 
上課地點
水源階梯201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開課單位:哲學系。(學程專業課程: A、B方案)
總人數上限:8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01hwp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主要方向在於,為哲學系的學生,在有關西洋哲學上的認識,提供一個歷史性的說明與詮釋。本課程基於課程規劃之要求,將西洋哲學史(一)之教授內容集中於從「西洋哲學之起源」,直到「文藝復興」為止。其主要的教學內容將沿著歷史的主軸,分為四個方向:第一、「先蘇哲學」(其中包含主要「自然哲學家」外,還附有當代詮釋);第二、「希臘三哲人」(除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三位哲學家外,還將柏、亞二位之哲學作綜合比較);第三、「泛希臘哲學」(主要以斯多噶學派、依比鳩魯學派、懷疑學派為主);第四「中世紀哲學」(除以奧古斯丁與湯瑪士之哲學為中世紀代表外,還以泛希臘哲學為思想主軸)。在區分出這四個不同時期的西洋哲學後,我們嘗試地分別以不同的概念說明這四個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首先,對於「先蘇哲學」,我們採用「自然原則」作為說明的主軸(因為這時期的哲學以思考自然中不變的「原則」為主)。對於「希臘三哲人」,我們採用的是「倫理原則」(因為蘇、柏、亞三人均將思考對象由朝向自然而回歸於人,以人之倫常為思考之主體);對於「泛希臘哲學」,我們採用的是「理性原則」(因為此時代所提倡之理性原則(邏各斯(logos)),能夠成為融合天上與人間,自然與倫常的基礎);最後,對於「中世紀哲學」,我們企圖以「創造原則」(因為在基督教文明與宗教改革的辯證關係中,創造的來源與結果是所有哲學反思的對象)作為說明的要點。當然,這些原則的設計,要旨在於具體呈現不同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但在其深刻的哲學意義上,他們當然都具有歷史相連的基本哲學內容。這些原則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課程目標
在這門課的教授過程中,我們會特別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並且將他們的解答視作本課程教學的目標:
第一, 為什麼西洋會出現哲學這一門學問?
第二, 西洋哲學史的歷程中,曾經發生過哪些蛻變?
第三, 西洋哲學史的一貫精神為何?
第四, 什麼是西洋哲學史發展中最具獨特性的地方?
這四個問題分別顯現出西洋哲學發展歷史中的「起源」、「階段」、「原則」與「特色」四個主軸。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對於這四個問題採取開放的態度,任憑學生透過上課講解的內容,自行參酌閱讀指定教材,進行發揮。
 
課程要求
每一位同學必須在課前閱讀所印發之講義與指定的書籍外,還必須踴躍在課堂中發問與討論。另外,修課同學也應當針對所有文章後所附帶之書目,自行視修課內容需要,參考閱讀。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Bertrand Russell,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4)
Frederick Copleson, S.J.,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 1 (New York: Image
Books, 1962).
苑舉正,《西洋哲學史講義》(未出版,將於課堂中影印發放)。
另外,修課同學也應當針對下列文章,參考閱讀。
苑舉正,一九九七年六月:“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in Greek Mythology and
Its Rationalization”《揭諦創刊號》,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pp. 195-
232。
苑舉正,一九九八年五月:〈亞理斯多德看政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折衝〉《當代》,第
129期(復刊第10期),台北,pp. 24-37。
苑舉正,一九九九年九月,〈哲學與歷史中的城邦〉,《揭諦》第二期,嘉義,南華大學
哲學研究所,頁161-193。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