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黑格爾的哲學史下 HEGEL'S HISTORY OF PHILOSOPHY(2)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楊植勝 |
課號 |
Phl3702 |
課程識別碼 |
104 31402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新302 |
備註 |
。兼通識A4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0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62hhp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黑格爾的哲學系統首先大分為「邏輯科學」、「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在這個系統最後的精神哲學進一步區分為「主觀的精神」、「客觀的精神」與「絕對的精神」三部分;這三部分最後的絕對精神又區分為「藝術」、「宗教」與「哲學」。所以「哲學」是黑格爾整個系統最後的部分,是其終極的終極,頂端的頂端。而其對哲學的表述,就在《哲學史講演錄》-黑格爾說哲學不外就是哲學史;如果我們理解黑格爾哲學總是把它所處理的對象放在辯證運動的過程來把握,就不難理解他這句話的意思。在西方所有的哲學家當中,恐怕沒有比黑格爾更重視哲學史的;他的《哲學史講演錄》單是導論的篇幅就可以獨立成冊。黑格爾的哲學史不同於其他的哲學史,在於它不僅僅是現實的哲學思想的歷史,因而僅僅是一個哲學家跟著一個哲學家出現的過程裏,他們的思想的總和而已;而是同一哲學理念在所謂的「哲學史」裏的發展過程。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旨在介紹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的內容,藉由對黑格爾這部作品的瞭解,一方面認識到「哲學」在黑格爾的哲學系統裏所具有的意義,另一方面更深入把握黑格爾的哲學思想。 |
課程要求 |
修課的學生當然必須出席上課,並且依據參考書目預習和複習上課內容。每一學期的期中與期末都有考試;所有修課的學生都必須參加考試。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教材-原文: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Vorlesungen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71
教材-英譯本,有以下幾個版本: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Elizabeth S. Haldane and Frances H. Simson. London: K. Paul,
Trench, Trübner, 1892-96(最早的英譯版本,可在本校圖書館取得)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Introduction to the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T.M. Knox and A.V. Miller.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此版本只有導論的部分)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Robert F. Brown and J. M. Stewar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此版本以黑格爾1825-1826年在柏林的演講為準)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E. S. Halda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5(現在最普遍的版
本)
教材-中譯本:
黑格爾著,賀麟、王太慶譯。《哲學史講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其他文獻:
Güttler von C. Einführung in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seit Hegel.
München: Reinhardt, 1921
Hegel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Edited by Joseph J. O'Malley, K.W.
Algozin, & Frederick G. Weiss.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74
Quentin Lauer, Hegel's Idea of Philosophy, with a New Translation of Hegel's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83
Klaus Düsing. Hegel und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Ontologie und
Dialektik in Antike und Neuzei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1983
Paul S. Miklowitz. Metaphysics to Metafictions: Hegel, Nietzsche, and the End
of Philosoph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
Pirmin Stekeler-Weithofer. Philosophiegeschichte. Berlin: Walterde Gruyter,
2006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上課表現 |
20% |
|
2. |
助教討論 |
20% |
|
3. |
期中考試 |
20% |
|
4. |
期末考試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2/19 |
導論B.哲學與其他領域的關係 |
第2週 |
02/26 |
導論C.哲學史的區分、來源、研究方法 |
第3週 |
03/04 |
導論C.哲學史的區分、來源、研究方法 |
第4週 |
03/11 |
東方哲學A.中國哲學 |
第5週 |
03/18 |
東方哲學B.印度哲學 |
第6週 |
03/25 |
東方哲學B.印度哲學 |
第7週 |
04/01 |
第一部希臘哲學導論 |
第8週 |
04/08 |
第一部希臘哲學第一篇從塔類斯(Thales)到亞里斯多德,第一章從塔類斯到阿拿撒構惹(Anaxagoras) |
第9週 |
04/15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04/22 |
第一部希臘哲學第一篇從塔類斯到亞里斯多德,第二章從智者到蘇格拉底派 |
第11週 |
04/29 |
第一部希臘哲學第一篇從塔類斯到亞里斯多德,第三章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 |
第12週 |
05/06 |
第一部希臘哲學第二篇教條主義與懷疑主義 |
第13週 |
05/13 |
第一部希臘哲學第三篇新柏拉圖主義 |
第14週 |
05/20 |
第二部中世紀哲學導論 |
第15週 |
05/27 |
第二部中世紀哲學第一篇阿拉伯哲學;第二篇士林哲學;第三篇科學的復興 |
第16週 |
06/03 |
第三部近代哲學導論 |
第17週 |
06/10 |
第三部近代哲學第一篇初試啼聲;第二篇思想的知性時期;第三篇最近的德國哲學 |
第18週 |
06/17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