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古典美學 Classical Aesthetics |
開課學期 |
105-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楊植勝 |
課號 |
Phl3808 |
課程識別碼 |
104 458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2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0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1Phl3808_ClAesth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從哲學的進路介紹西方傳統發展出來的美學課題。內容包括美學作為一門哲學的學科所具有的特性、美學的問題在古希臘哲學的論述、美學學科在十八世紀的誕生,以及十八世紀的美學思想。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在使學生瞭解西方傳統的美學課題,把握哲學家關於「美」、「美感」(或「品味」,或「審美判斷」)與「藝術」等美學概念的論述;並且,在瞭解這些概念的同時,反省他原本對美、美感與藝術的想法。
|
課程要求 |
修習本課程學生最好具有基本的哲學基礎,例如曾修習哲學概論或西洋哲學史。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五 15:30~18:30 |
參考書目 |
Hume, David, Selected Essays. Oxford, London: The Clarendon Press, 2002(可供參照之中譯本:大衛.休謨著,季倫譯,《鑑賞的標準—休謨論文集》,結構群,1989;或休姆著,楊適等譯,《休姆散文選》,志文出版社,1990)
朱光潛,〈柏拉圖的美學思想〉,載於柏拉圖著,朱光潛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錄》(頁6 – 40),臺北: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公司台灣分公司,2005
楊植勝,〈哲學判逆的小女兒〉,載於李佩璇著,《圖解美學》(頁2 – 5),臺北:易博士文化,2014
劉效鵬,《亞里斯多德詩學論述》,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0 |
指定閱讀 |
Daniel Herwitz, Aesthetics: Key Concepts in Philosophy,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8.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上課表現 |
20% |
|
2. |
作業 |
30% |
|
3. |
期中考試 |
20% |
|
4. |
期末考試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2 |
課程介紹 |
第2週 |
9/19 |
老師出國開會 |
第3週 |
9/26 |
導論:美學的哲學進路 |
第4週 |
10/03 |
導論:美學與廣大人文領域的關係 |
第5週 |
10/10 |
國慶紀念日 |
第6週 |
10/17 |
美學的誕生:希臘哲學家的美學思想 |
第7週 |
10/24 |
校外學者演講 |
第8週 |
10/31 |
美學的誕生:十八世紀的美學通論(一) |
第9週 |
11/07 |
美學的誕生:十八世紀的美學通論(二) |
第10週 |
11/14 |
期中考試 |
第11週 |
11/21 |
品味與審美判斷:關於品味的兩個關鍵問題(一) |
第12週 |
11/28 |
品味與審美判斷:關於品味的兩個關鍵問題(二) |
第13週 |
12/05 |
品味與審美判斷:休姆的品味標準(一) |
第14週 |
12/12 |
品味與審美判斷:休姆的品味標準(二) |
第15週 |
12/19 |
品味與審美判斷:標準的問題(一) |
第16週 |
12/26 |
品味與審美判斷:標準的問題(二) |
第17週 |
1/02 |
開國紀念日遇例假日補假 |
第18週 |
1/09 |
期末考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