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近代美學
Modern Aesthetics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楊植勝 
課號
Phl3812 
課程識別碼
104 459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新302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兼通識A4*。。A4*: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1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Phl3812_MoAesth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哲學的進路介紹西方傳統發展出來的美學課題,內容延續古典美學所講美學的誕生,將介紹的焦點放在西方的十八、十九世紀。其中包括康德的美學、黑格爾的美學、十八世紀美學與十九世紀美學的比較,以及相關的美學課題如「無私趣性」(disinterestedness)、「崇高」(the sublime)、藝術「表現」(expression)的理論、藝術的「媒介」(medium),與藝術「過程」(process)的觀念。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目標在使學生瞭解西方傳統的美學課題,把握哲學家相關的美學概念;並且,在瞭解這些概念的同時,反省他原本對美、美感與藝術的想法。 
課程要求
學生最好已具有「古典美學」課程的基礎。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三 13:20~15:20 
指定閱讀
Daniel Herwitz, Aesthetics: Key Concepts in Philosophy,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8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資料: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the Power of Judg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可參考中譯本:康德著,鄧曉芒譯,《判斷力批判》(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Hegel’s Aesthetics: Lectures on Fine Art, edited by T. M. Knox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可參考中譯本: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蔡幸芝,〈康德論崇高〉,載於《從對比到外推》(臺灣: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9),頁165-187
Aaron Ridley著,李志成譯,《柯靈烏》(臺北:麥田出版,200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上課表現 
20% 
 
2. 
作業 
30% 
 
3. 
期中考試 
20% 
 
4. 
期末考試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0  課程介紹與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休姆的品味標準 
第2週
2/27  調整放假 
第3週
3/06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標準的問題(一) 
第4週
3/13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標準的問題(二) 
第5週
3/20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康德與判斷的無私趣性(一) 
第6週
3/27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康德與判斷的無私趣性(二) 
第7週
4/03  兒童節 
第8週
4/10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康德與判斷的無私趣性(三) 
第9週
4/17  期中考試 
第10週
4/24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道德的善與崇高(一) 
第11週
5/01  第三章品味與審美判斷:道德的善與崇高(二) 
第12週
5/08  第四章藝術與經驗:不同於十八世紀的四個關鍵性轉折 
第13週
5/15  第四章藝術與經驗:黑格爾的社會表現美學(一) 
第14週
5/22  第四章藝術與經驗:黑格爾的社會表現美學(二) 
第15週
5/29  調整放假 
第16週
6/05  第四章藝術與經驗:藝術媒介的關鍵性概念(一) 
第17週
6/12  第四章藝術與經驗:藝術媒介的關鍵性概念(二) 
第18週
6/19  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