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史前史一
Prehistory (Ⅰ)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人類學系  
授課教師
陳瑪玲 
課號
Anth2008 
課程識別碼
105 202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水源人105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71Anth200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簡介世界史前史及考古與史前學者如何探討人類文化發展過程的一些問題,其中主題涵蓋人科的出現、演化與文化發展、演進的相互關係、文化發展各階段的特性與對人群所帶來的影響與效應。
 

課程目標
簡介世界史前史及考古與史前學者如何探討人類文化發展過程的一
些問題,其中主題涵蓋人科的出現、演化與文化發展、演進的相互關係、文化發展各階段的特性與對人群所帶來的影響與效應。
 
課程要求
期中考 (40%),期末考(30%),期中參考書目閱讀、課堂討論(10%)、及隨堂作業與口頭報告(20%)。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Feder, Kenneth (5ed)
2011 The Past in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Prehistor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rdes, Francois and Denise de Sonneville-Bordes
1970 The Significance of Variability in Paleolithic Assemblages. World Archaeology 2(1): 61-73
Binford, Lewis R.
1973 Interassemblages Variability-the Mousterian and the ‘Functional’ Argument. In Explanation of Culture Change, ed. by C. Renfrew. Duckworth London. PP 227-254.
Dibble, Harold L.
1987 The Interpretation of Middle Paleolithic Scraper Morphology. American Antiquity 52(1): 109-117.
 
參考書目
Renfrew, Colin (張明玲譯)
2007 Prehistory: Making of the Human Mind (史前:文明記憶拼圖,貓頭鷹書房)
Fagan, Brian M. (9 edition)
1998 People of the Earth: 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Prehistory. Addison Wesley Logman, New York.
Kuhn, Steven L.
1995 Mousterian Lithic Technology: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Price, T. Douglas & Gary M. Feinman (2 edition)
1997 Images of the Past.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Mountain View, California.
Schick, Kathy D. and Nicholas Toth
1993 Making Silent Stones Speak: Human Evolution and the Dawn of Technology. Touchstone, New York.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課程介紹(目標、內容、要求、上課方式) 
第2週
9/18  I. 考古學與史前史
1. 考古學研究的本質
2. 考古學資料在詮釋上的特性與限制
3. 3. 考古學與史前史研究的發展歷史; 新 vs 舊大陸
 
第3週
9/25  II. 演化論、考古學的時間概念與人類文化發展的時間表
1. 演化論的基本概念與延伸
 
第4週
10/02  2. 地質時間表
3. 考古學的時間概念
4. 考古學的定年法
 
第5週
10/09  III. 舊石器時代早期(Lower Paleolithecus)--文化的起源與首次出現表
1. The Oldowan Industry(First Tools? First Culture?)
2. 誰製造了Oldowan Industry
 
第6週
10/16  3. 上更新世的氣候與自然環境
4. 新世--上更新世(Miocene--Lower Pleistocene)人科(Hominids)的演化: Pre-Austrolopithecus
Austrolopithecus
Homo. habilus
 
第7週
10/23  5. Hunting Vs Scavenging, Mind & languag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6. 文化的定義
 
第8週
10/30  7. The Acheulian Tradition
8. 直立猿人(Homo erectus)的興起與多方的適應---上--中更新世(Lower--Middle Pleistocene)
 
第9週
11/06  期中考 
第10週
11/13  期中檢討與小組討論 
第11週
11/20  IV. 舊石器時代中期(Middle Paleolithecus)—Mousterials

1. Levallois Disk-Core Reduction Techniques、Mousterials
2. Pre-morden Human and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的出現
3. 語言的起源與社會制度、組織

 
第12週
11/27  4. 物質文化變異的解釋: 演化 Vs文化 Vs功能的爭辯
5. 變動環境下的適應與技藝的分歧與統合
 
第13週
12/04  影片欣賞與小組討論 
第14週
12/11  VI. 智人 (Homo Sapiens Sapiens) 的起源
1. 人的定義
2. Out of Africa Vs the Geographic Continuity Model; 生物與考古學的證據
 
第15週
12/18  3. 舊石器時代晚期適應的分歧: 文化在區域上的相似 Vs差異 
第16週
12/25  4. 史前的藝術創作, 及象徵與認知能力的發展
5. 舊石器時代的結束
 
第17週
1/01  影片欣賞與小組討論 
第18週
1/08  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