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南島民族誌
Ethnography of Aboriginal People in Taiwan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學程  臺灣研究學程  
授課教師
王梅霞 
課號
Anth3016 
課程識別碼
105 332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水源人105 
備註
學士班E群組6科目中必修1科目。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1Anth3016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首先進行民族誌的閱讀及討論,進而透過下列議題引導學生探討臺灣南島民族研究的獨特性。
1. 將臺灣南島民族分類為「階級性社會」和「非階級性社會」的目的及限制為何?這種分類是否假設了社會的封閉性與自足性?應該如何從歷史脈絡重新思考「族群」的界定與「社會」的性質?還有,如何就台灣獨特的歷史發展過程,探討國家、資本主義、世界宗教與當地社會文化相互轉化的過程。
2. 透過親屬、宗教、政治、經濟這些分支來掌握社會文化性質是否適切?當地人如何界定這些領域的範疇(category)?是否可能超越這些分支,從人觀、空間、時間、物質文化等角度來重新思考社會文化性質?進而,如何透過這些面向掌握各族群歷史記憶的機制?
3. 從區域研究的角度,將透過與「南島語族」(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的研究對話,呈現台灣南島民族研究的重要性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針對某些議題深入分析,例如:家屋、薩滿、獵首、權力的性質。
4. 目前臺灣南島民族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何?研究單位的重新界定(例如區域研究)、理論的深化(例如情緒研究)、應用的議題(例如發展研究)等不同關懷焦點能否相輔相成?
5. 在社區營造、生態保護、文化觀光的潮流下,臺灣原住民族所面臨的是轉機、抑或困境?臺灣南島民族的「發展」是什麼?人類學知識能否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與可能性? 

課程目標
參考每週課程內容 
課程要求
上課同學必須事先閱讀該週必讀(打*號者),參與課堂討論。並且主動蒐集相關研究,上傳網頁共享,進行課堂報告,完成書面報告,在該週上課結束時繳交。學期中繳交一份研究報告,主題須先與授課老師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參考每週課程內容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成績 
50% 
課堂報告、討論、四篇書面報告 
2. 
期末報告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09/14  如何將臺灣南島民族分類為「階級性社會」和「非階級性社會」?不同性質社會在歷史變遷過程中是否有不同的適應機制?「階級性社會」和「非階級性社會」的區分是否有其限制?你能夠提供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社會文化嗎? 
第2週
09/21  從文化權和自治權出發,討論原住民社會文化性質提供當代議題如何不同的思考角度?能否提供資本主義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或者發展出不同形式的資本主義? 
第3週
09/28  泰雅族日本殖民政策對於泰雅族社會的影響?gaga的多重意涵為何?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當地人如何透過重新詮釋及實踐gaga來呈現其主體性?「紋面」與「織布」在傳統及當代社會所具有的意義為何? 
第4週
10/05  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族群正名運動的政治經濟背景為何?此運動所提出界定「族群」的標準為何?當太魯閣族面臨外在社會的衝擊時,「家」如何作為適應社會變遷的機制?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賽德克文化的轉化過程?「織布產業」的發展為當地社會所帶來的轉機或影響為何? 
第5週
10/12  翻轉教室 
第6週
10/19  布農族(一)布農人的基本文化分類觀念為何?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當地人如何透過原有的信仰或人觀來理解或轉化資本主義?在當代新自由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布農人如何創造出新的「親屬」或「宗教」來因應變遷? 
第7週
10/26  布農族(二) 
第8週
11/02  雅美族(達悟族)雅美人如何界定父系或母系?雅美人的「二元對立」觀念在不同情境中如何被實踐或轉化?當新的物質進入當地,文化邏輯如何繼續被實踐?在觀光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當地的禁忌如何被維繫或改變? 
第9週
11/09  期中報告 
第10週
11/16  賽夏族「賽夏族」這個族群在歷史文獻的分類中經歷哪些轉變?在不斷的遷移過程中,賽夏族如何透過儀式來界定不同的社會範疇?矮靈祭的意義在傳統和當代的變與不變?「物質文化」如何作為歷史記憶的機制?在歷史脈絡中,相同的物如何具有不同的意涵,不同的物又如何負載同樣的意義? 
第11週
11/23  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嗎?年齡組織如何作為歷史記憶的機制?在不同的生態環境和國家治理方式之下,阿美族不同聚落如何呈現相異特性?當代文化資產認定風潮之下,對於阿美族社會的影響為何? 噶瑪蘭族的性別意象在不同脈絡中如何被展現?撒奇萊雅族以什麼方式界定自己為一個族群? 
第12週
11/30  卑南族Karuma(H)an是什麼?不同性質的Karuma(H)an如何具有不同意義?卑南族的會所制度和阿美族的年齡組織有何異同?卑南族的「家」和部落的關係為何?在當代情境之下,不同部落如何以不同方式進行文化復振運動? 
第13週
12/07  鄒族、邵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鄒族的大社包括那些特性?大社和小社的關係為何?宗教和社會的關係為何?達邦和特富野不同的歷史過程如何影響兩個部落的發展方向?族群正名運動過程,正名運動者或當地人透過什麼方式維持其族群認同? 
第14週
12/14  翻轉教室放映影片 
第15週
12/21  排灣族排灣族「家」的性質為何?如何透過「家」的性質討論其貴族制度?貴族制度是否具有其動態性?排灣族與賽夏族對於儀式展演是否具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在當代商品化的過程中,文化如何被重新詮釋與建構? 
第16週
12/28  魯凱族如何透過「交換關係」來討論排灣族的貴族制度?在當代的傳統領域中,魯凱人與土地關係的變遷與重構方式?如何透過魯凱人的人觀來探討族群關係?文化商品化的過程中,部落內部的衝突與整合過程為何? 
第17週
2021/01/04  平埔族平埔族研究如何呈現台灣獨特的歷史脈絡下,族群互動過程所創造出來的文化?以「同化」觀點來解釋平埔族文化的盲點為何?平埔族人在文化接觸過程中的主題性為何? 
第18週
2021/01/11  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