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人類學史一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Ⅰ)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人類學系  
授課教師
顏學誠 
課號
Anth2014 
課程識別碼
105 243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水源人105 
備註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4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anthro_history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建構論是人類學的重要概念,它從人類的多樣性說明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不是理所當然,而是有著特殊的文化、社會脈絡與歷史過程。但是,建構論本是否也是建構的?當我們將某種生活方式歸諸於資本主義,這是將資本主義視為真實存在的事物,而它的客觀性成了不需要懷疑的理所當然。當我們相信資本主義是客觀存在的,而我們企圖探究資本主義的本質,其結果是忽略了資本主義也是學者建構出來的概念。透過這個概念,他們把某些現象歸於一類,認為彼此是同一事物的表徵。當我們去研究資本主義、現代或後現代社會、殖民與後殖民、甚至XX文化的XX制度,我們是不是將這些事物本質化?是否忽略了它亦是一種建構?這些學術的建構只存活在那些相信它存在的人的腦袋裡。不過,建構並非是虛假。我們是透過腦袋裡所創造出來的事物來賦予世界意義,並以此指導行動。人類學者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分析概念,用來說明他們所感知的現象。本課程的目標不是要使同學將人類學的概念習慣化,而是探究人類學者是怎麼想事情的。 

課程目標
藉著比較不同的理論觀點,希望從多元角度思考自然、社會和文化對人類的意義,以及種族、宗教儀式、經濟交換、親屬、社會組織、社會階序和象徵符號等議題的發展。主要目的有三個層次:(1)思考理論架構對於人類行為和社會的分析和解釋力量;(2)瞭解理論產生背後的社會和歷史脈絡;(3)理解不同理論對於當代論述和討論的貢獻。 
課程要求
期中考 40%、期末考 40%
口頭報告 10% (全班分15組,每組報告一至兩次,要做power point)
出席與討論10%。(課堂隨機點名,一次不到扣學期成績3%。)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R. Jon McGee and Richard L. Warms 2004 Anthropological Theory: An
Introductory History. Boston: McGraw-Hill, 2nd.
Ferry D. Moore 1997 Visions of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 and Theorists, California: AltaMira Press.
Alan Barnard 2000 History and Theory in Anthropology, Cambridge, U.K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阿蘭˙巴納德著,王建民、劉源、許丹譯
2006 人類學歷史與理論,北京:華夏出版社。)路電子全文圖書館書:
http://www.questia.com/read/105462891?title=History%20and%20Theory%20in%
20Anthropology
黃應貴,2008,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
黃應貴主編 1992 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台北:正中書局。
牟斯(Marcel Mauss)著、康尼申(Ian Cunnison)英譯、何翠萍,汪珍宜中譯 1984 禮物─
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台北:允晨。
班乃迪著,黃道琳譯 1991 菊花與劍,台北:桂冠。
米德著,周曉紅、李姚軍譯 1998[1990] 薩摩亞人的成年: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類
的青年心理研究,台北:遠流。
于嘉雲譯 1991 南海舡人,台北:吳視基金會。
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東译,2002,努尔人 : 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
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北京:華夏出版社。
哈里斯(Harris, Marvin)著、王藝、李紅雨譯 1990[1974] 愛豬者與恨豬者,母牛、
豬、戰爭,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頁29-57。
李維-史特勞斯著、王志明譯 1989 憂鬱的熱帶,聯經。
维克多?特纳著,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等译,2006,象征之林 : 恩登布人仪式散
论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克利福德?葛茲著,那日碧力戈等譯,1999[1973],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介紹 
第2週
3/01  Englightenment and Romanticism 
第3週
3/08  Nineteenth-Century Evolutionism 1
 
第4週
3/15  Nineteenth-Century Evolutionism 2  
第5週
3/22  The Foundations of Sociological Thoughts 
第6週
3/29  Historical Particularism 1 
第7週
4/05  春假 
第8週
4/12  Historical Particularism 2 
第9週
4/19  期中考 
第10週
4/26  Functionalism 
第11週
5/03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第12週
5/10  The Reemergence of Evolutionary Thought 
第13週
5/17  Neo-Materialism 1
 
第14週
5/24  Neo-Materialism 2 
第15週
5/31  Structuralism and Cognitive Anthropology 
第16週
6/07  Symbolic and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1 
第17週
6/14  Symbolic and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2 
第18週
06/21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