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當代藝術研究一 Contemporary Art Study (Ⅰ) |
開課學期 |
100-1 |
授課對象 |
|
授課教師 |
駱麗真 |
課號 |
Thea1117 |
課程識別碼 |
109 1530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5,6(12:20~14:10) |
上課地點 |
共204 |
備註 |
兼為藝術設計學程課程。學程學生優先選課。兼通識A1*。。A1*:文學與藝術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4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1CA01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當代藝術具有快速更迭、複合媒材、跨領域之特性,近年來與科技接軌更是時代趨勢。
課程將以當代藝術的形式、內容、特性與當代藝術的新意象為主軸,分層介紹如下:
—形式:複合媒材/裝置/行動/新興媒體與數位技術…
—內容:以觀念藝術為前導,政治/性別議題/經濟…
—特性:
*快速更迭-新藝術可能性不斷出現/藝術家與藝術性快速被消費
*複合媒材-觀念先於技巧/現成物使用的成熟度
*跨領域-藝術也開始與舞蹈、戲劇、電影、音樂以及其他領域間交換養分
*與科技接軌-藝術欣賞與專業評論經驗法則因而改變/藝術家身分擴張/「無牆美術館」概念的實現
—當代藝術的新意象
*展場的突破-替代空間
*藝術的共構-策展人、藝術家、收藏體系
*期程展的推波助瀾
|
課程目標 |
當代藝術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形式多元,如何讓學生在接觸作品時能夠正確解讀與賞析作品,並發展自我觀點,將是課程首要目標。
同時,讓學生了解當代藝術發展之歷程亦為本課程目標之一,希望經由藝術史脈絡之介紹,讓學生了解當代藝術如何由現代藝術ㄧ路轉變而來,其中又蘊含那些經典的藝術哲思。 |
課程要求 |
1.課後自行參觀美術館,私人畫廊,以及替代空間之展演
2.每月進行藝術文章,藝評選讀
3.參與課程網路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1. Edward Lucie-Smith ,〈20世紀偉大的藝術家〉,聯經
2. Robert Hughes,〈The Shock of the New〉,McGraw-Hill, INC.
3. 行政院文建會,〈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叢書) ,藝術家出版社
|
指定閱讀 |
1.論藝術的本質-名家精選集
The Nature of Art an Anthology
編著:湯瑪斯.華騰伯格Thomas E. Wartenberg
策劃:MeDA,博物館教育發展協會
出版: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ISBN:957-29065-2-6
2.差異與實踐 : 當代藝術哲學研究
作者:劉千美/著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29日
ISBN:9570411163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5 |
本學期課程進度與作業規範介紹 |
第2週 |
9/22 |
藝術的本質 |
第3週 |
9/29 |
藝術的3個W,Why?What?How? |
第4週 |
10/06 |
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1 |
第5週 |
10/13 |
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2 |
第6週 |
10/20 |
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3-01 |
第7週 |
10/27 |
從現代藝術到當代藝術-3-02 |
第8週 |
11/03 |
校外參觀-未來之身 |
第9週 |
11/10 |
期中考+繳交上課筆記(筆記加分) |
第10週 |
11/17 |
重要的當代藝術議題-裝置藝術 |
第11週 |
11/24 |
重要的當代藝術議題-行為藝術與身體藝術 |
第12週 |
12/01 |
重要的當代藝術議題-地景藝術/公共藝術
|
第13週 |
12/08 |
校外參觀:藝術家楊茂林工作室
繳交期末報告大綱 |
第14週 |
12/15 |
藝術評論與回饋-01-畫廊協會產經研究室 石隆盛演講 |
第15週 |
12/22 |
興新的藝術議題(暫定:新媒體藝術)
或專業觀摩:閒置空間再利用或文化創意產業案例
或重要的當代藝術議題-觀念藝術與跨領域 |
第16週 |
12/29 |
藝術評論與回饋-02-座談演講 |
第17週 |
1/05 |
期末報告-01 |
第18週 |
|
期末報告-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