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當代藝術研究二
Contemporary Art Study (Ⅱ) 
開課學期
113-1 
授課對象
 
授課教師
駱麗真 
課號
Thea1119 
課程識別碼
109 155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B,C(19:20~21:05) 
上課地點
博雅203 
備註
第1、2週上課未到者不得修課。兼藝術設計學程課程。本系及學程學生優先。兼通識A1*。。A1*:文學與藝術領域。可充抵通識
總人數上限: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延續當代藝術研究(一),以實際參與行動研究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當代藝術展覽中的策展、創作、評論等三大方向的實務課程研究。主要上課形式包含:
1. 課堂上課:對當代藝術展演方式進行課堂研究
2. 校外參觀:針對藝術產業中的重要做校外參觀研究
3. 規劃藝術展覽:將同學分為策展、創作、評論等三大組別,以一般聯展規模進行實作練習,並於正式展覽場
展出。

3種皆為本課程上課必要知形式,不可缺席,請勿請假。 

課程目標
1. 讓同學經由實作練習,更清楚了解當代藝術展演系統。
2. 讓同學經由實作練習,擁有擔任策展或創作或評論之能力。
3. 讓同學經由實作練習,進行當代藝術中多項議題的檢視。
 
課程要求
注意事項:
1:第一週、第二週上課未到者不得修課。
2:期末發表為重要課程學習表現,修課者必須參加。

相關學習要求:
1. 希望學生課後進行展覽參觀,至少每月1次
2. 希望學生參與展覽座談,每月至少一次
3. 希望學生每月參閱藝術評論相關雜誌、期刊,最少一份,以利書報討論
以上並由修課學生自行組織,選定議題進行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3小時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藝術家雜誌
典藏今藝術
 
參考書目
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
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作者: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
原文作者: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
譯者:陳品秀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350645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到課率 
25% 
 
2. 
良好互動 
15% 
 
3. 
期末展演 
40% 
 
4. 
按時交作業(期中作業,上課筆記加分;學習單;參觀心得) 
20%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本學期課程進度與作業規範介紹 
第2週
  誰來定義當代藝術? 
第3週
  當代藝術的共構:策展、創作、評論、展示、收藏 
第4週
  如何操演一場展覽:案例與討論(校外參觀--當代館開幕之夜) 
第5週
  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公私立機構、體制、替代系統 
第6週
  邀請演講 / 參訪藝術家工作室
講者:藝術家(未定) 
第7週
  分組與工作確認:分為策展、創作、評論組  
第8週
  如何規劃展覽預算?募款與資源交換 
第9週
  邀請演講
講者:策展人(未定) 
第10週
  1. 本周工作重點:策展組主題確定、創作組發想、評論組進行展覽論述規畫
2. 副題:策展的層次-明星藝術家Vs. 無敵策展團隊 
第11週
  1. 本周工作重點:策展組-確定展場、創作組-作品草圖確立、評論組-觀點討論、進行座談會規劃
2. 副題:校長兼撞鐘—策展、創作、評論如何分工?  
第12週
  展間呈現與預算規劃
本周工作重點:策展組進行文宣與開幕規畫、創作組作品製作問題排除、評論組進行論述撰寫與討論 
第13週
  藝術需要行銷嗎? 藝術行銷與藝術教育推廣
本周工作重點:策展組佈展與開幕流程確認、創作組進行佈展確認、評論組進行評文宣傳(實體與社群媒體) 
第14週
  期末展演:策展組媒體露出確認、創作組展場輪值、評論組確認開幕形式、與談人  
第15週
  1. 邀請座談與展覽評論
2. 紀錄與宣傳推廣 
第16週
  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