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title |
Masterpieces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Drama |
Semester |
110-2 |
Designated for |
VARIOUS PROGRAM PROGRAM IN TAIWAN STUDIES |
Instructor |
Chih-Li Lin |
Curriculum Number |
Thea2024 |
Curriculum Identity Number |
109 22060 |
Class |
|
Credits |
2.0 |
Full/Half Yr. |
Half |
Required/ Elective |
Preassign |
Time |
Thursday 3,4(10:20~12:10) |
Remarks |
Restriction: within this department (including students taking minor and dual degree program) AND Restriction: sophomores and beyond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70. |
|
|
Course introduction video |
|
Table of Core Capabilitie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
Table of Core Capabilitie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
Course Syllabus
|
Please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 and do not copy any of the course inform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
Course Description |
本課程以臺灣現當代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劇本之選讀、評析與欣賞為主。臺灣自日治時期始有創作劇本留存,並作為臺灣現代劇場的遠祖,在此之前多為傳統地方戲曲的搬演紀錄。故本課程選讀日治時期到當代臺灣,在這塊土地上創作或演出,具有當地特色及影響力的劇本,包括新劇、京劇、歌仔戲、現代戲劇等各種戲劇類型的原創、改編及實驗劇作,希望透過劇本的導讀與評析,涉及劇場環境與社會文化影響,了解臺灣現當代戲劇的當地特色、發展概貌及因應文化現象產生的多元樣貌。 |
Course Objective |
本課程透過臺灣戲劇名著選讀,培養學生以下能力:
1. 閱讀理解劇本的能力。
2. 評論賞析劇本的能力。
3. 了解臺灣戲劇發展的內外緣因素及歷史。
4. 了解現當代臺灣劇場的發展趨勢與多元樣態。 |
Course Requirement |
|
Student Workload (expected study time outside of class per week) |
|
Office Hours |
Appointment required. |
References |
(1) 蔡欣欣:《台灣戲曲景觀》(台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
(2) 王安祈:《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3) 于善祿:《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台北:遠流,2014年)。
(4) 楊馥菱:《臺灣歌仔戲跨文化現象研究》(台北:萬卷樓,2019年)。
(5) 陳芳:《莎戲曲與跨文化劇場》(台北:臺灣師大出版社,2019年)。 |
Designated reading |
(1) 林鶴宜:《台灣戲劇史(增修版)》,(臺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2) 王安祈:《當代戲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3) 林摶秋,《閹雞》,《國民文選.戲劇卷》(臺北:玉山社,2004年)。
(4) 俞大綱:《王魁負桂英》,《俞大綱全集》(臺北:幼獅,1987年)。
(5) 金士傑:《荷珠新配》,《金士傑劇本》(臺北:遠流,2013年)。
(6) 李國修:《京戲啟示錄》,《李國修戲劇作品全集》(臺北:印刻,2013年)。
(7) 施如芳:《燕歌行》,《快雪時晴》(臺北:天下文化,2017年)。
(8) 王安祈:《金鎖記》,《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臺北:印刻,2008年)。
(9) 王安祈:《青塚前的對話》,《絳唇珠袖兩寂寞:京劇.女書》(臺北:印刻,2008年)。
(10) 施如芳:《梨園天神桂郎君》,《願結無情遊:施如芳歌仔戲創作劇本集》(臺北:聯合文學,2010年)。
(11) 彭鏡禧、陳芳:《天問》(國立傳藝總處籌備處臺灣豫劇團,2016年)。 |
Grad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