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戲劇史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
開課學期 |
94-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戲劇學系 |
授課教師 |
林鶴宜 |
課號 |
Thea3001 |
課程識別碼 |
109 321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帶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一號館108 |
備註 |
本系學生優先 總人數上限:70人 外系人數限制: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2110932100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學期扣除期中考、期末末考週,實際上課週數為十五週,進度如下:
第一週:從原始戲劇到漢魏百戲、到唐朝的優戲歌舞。
第二週:從初期到晉唐的劇場發展,以及特殊戲劇型態的發展狀況。
第三週:戲曲的形成:北宋到南宋的雜劇發展。
第四週:遼金雜劇到宋金雜劇的內容與舞台藝術。
第五週:宋代南戲的發展與結構。
第六週:宋朝南戲的表演體制;宋朝劇場藝術的發展與生態。
第七週:北雜劇與南戲的體制內容。
第八週:元朝演劇的舞台藝術、演劇環境以及劇場型制之發展。
第九週:元雜劇的內含及呼應之時代精神;代表作家關漢卿生平及作品介紹。
第十週:王實甫及其他雜劇作家生平、作品介紹。
第十一週:南戲的內涵、時代精神,以及《荊》、《劉》、《拜》、《殺》四大傳奇介
紹;高明《琵琶記》介紹。
第十二週:北雜劇的衰微與南戲諸聲腔的興起。
第十三週:南戲體制的演進。
第十四週:明代戲曲的舞台藝術、演劇環境及劇場型制發展。
第十五週:明前期、中期傳奇與雜劇的創作內容。 |
課程目標 |
課程說明:
在中國戲曲的發展脈絡中,不同的時期各有不同的型態,而且隨著在社會中所擔任角色的
改變,也各自呼應了時代的精神與特色。本課程將介紹戲曲發展的各時期,從中國原始戲
劇型態的上溯、到世俗階段戲曲型態的趨向成熟,對每一個階段的藝術主體和思想內涵進
行剖析,期望培養修課同學對於戲曲藝術發展的整體史觀,也希冀藉此,對於戲曲藝術的
表演實質、內涵有更深入的瞭解,以掌握、賞析表演,更啟發卓見思考。
授課內容:
主要依據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為發展脈絡,以自編講義上課,《中國戲劇發
展史》中含括該週進度的內容為課堂指定作業,修課同學需回家自行閱讀補充。
|
課程要求 |
期中、期末考平均分數為主,其中包含該學年觀賞傳統戲劇 演出
之心得;並參酌課堂討論及出席狀況以以總分加減計。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50% |
|
2. |
期末考 |
35% |
|
3. |
線上測驗 |
0% |
|
4. |
作業 |
0% |
|
5. |
出席率 |
1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21 |
從原始戲劇到漢魏百戲、到唐朝的優戲歌舞。 |
第2週 |
9/28 |
從初期到晉唐的劇場發展,以及特殊戲劇型態的發展狀況。 |
第3週 |
10/05 |
戲曲的形成:北宋到南宋的雜劇發展。
|
第4週 |
10/12 |
遼金雜劇到宋金雜劇的內容與舞台藝術。 |
第5週 |
10/19 |
宋代南戲的發展與結構。
|
第6週 |
10/26 |
宋朝南戲的表演體制;宋朝劇場藝術的發展與生態。
|
第7週 |
11/02 |
北雜劇與南戲的體制內容。
|
第8週 |
11/09 |
期中考試
|
第9週 |
11/16 |
元朝演劇的舞台藝術、演劇環境以及劇場型制之發展。
|
第10週 |
11/23 |
元雜劇的內含及呼應之時代精神;代表作家關漢卿生平及作品介紹。
|
第11週 |
11/30 |
王實甫及其他雜劇作家生平、作品介紹。
|
第12週 |
12/07 |
南戲的內涵、時代精神,以及《荊》、《劉》、《拜》、《殺》四大傳奇介紹;高明《琵琶記》介紹。
|
第13週 |
12/14 |
北雜劇的衰微與南戲諸聲腔的興起。
|
第14週 |
12/21 |
南戲體制的演進。
|
第15週 |
12/28 |
明代戲曲的舞台藝術、演劇環境及劇場型制發展。
|
第16週 |
01/04 |
明前期、中期傳奇與雜劇的創作內容。
|
第17週 |
01/11 |
期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