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戲劇史 HISTORY OF CHINESE DRAMA |
開課學期 |
98-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戲劇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張啟豐 |
課號 |
Thea3001 |
課程識別碼 |
109 3210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總一館115 |
備註 |
本所先修課程(97學年度含以前入學者),不計入最低畢業應修學分。 總人數上限:6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98110932100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在中國文化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戲劇晚成自有其原因。本課程將述介中國戲劇形成及發展歷程中的種種原因及現象,以瞭解不同時代及社會環境對於戲劇與劇場的影響和彼此間的互動,並深入探討各時期戲劇發展的藝術特質與劇場特色。 |
課程目標 |
期望透過本課程的進行與探討,以宏觀的角度檢視中國各藝文品類與戲劇之間的關係,從微觀的角度詳細探討中國戲劇與劇場本身的藝術特質,立體地架構出對於中國戲劇及劇場史的實質瞭解。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主要參考書目:
張庚、郭漢城 編,《中國戲曲通史》,北京市:中國戲劇,2006。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臺北市:聯經,1988。
曾永義,《參軍戲與元雜劇》,臺北市:聯經,1992。
廖奔,《中國戲劇圖史》,鄭州市:河南教育,1996。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市:山西教育,2000。
(另參照課堂講義及文物圖片)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 |
35% |
|
2. |
期末考 |
35% |
|
3. |
戲曲看戲報告二篇 |
20% |
戲曲看戲報告遲交、抄襲者,以零分計算! |
4. |
上課表現 |
10% |
出席、提問、參與討論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6 |
中國戲劇概說 |
第2週 |
9/23 |
先秦時期之巫、優、儺 |
第3週 |
9/30 |
秦漢六朝百戲 |
第4週 |
10/07 |
唐五代之優戲、歌舞戲 |
第5週 |
10/14 |
宋金雜劇院本 |
第6週 |
10/21 |
元雜劇之形成、發展與體制 |
第7週 |
10/28 |
元雜劇之作家與作品 |
第8週 |
11/04 |
宋元南戲之形成、發展與體制 |
第9週 |
11/11 |
期中考 |
第10週 |
11/18 |
明清傳奇、雜劇之發展與體制 |
第11週 |
11/25 |
明代傳奇之作家與作品 |
第12週 |
12/02 |
清代傳奇之作家與作品 |
第13週 |
12/09 |
清代地方戲的興起與發展 |
第15週 |
12/23 |
歷代舞台藝術的發展與特質 |
第16週 |
12/30 |
歷代表演場域的發展與特質 |
第17週 |
1/06 |
歷代戲劇理論的發展與特質 |
第18週 |
1/13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