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舞台設計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Stage Design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戲劇學系 |
授課教師 |
劉達倫 |
課號 |
Thea3803 |
課程識別碼 |
109 3431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5,6,7(12:20~15:10) |
上課地點 |
總一館201 |
備註 |
須經面談,或經任課教師同意。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音樂劇是非常迷人的劇種。從WESTEND到百老匯,從百老匯到好萊塢,從歐美到台灣,音樂劇受大眾歡迎的程度,沒有消退的跡象。 音樂劇有好聽的歌,有熱鬧的舞,有情感濃烈的故事,有炫目的視覺效果,在這些賣點的包裝之下,音樂劇創作者悄悄放進自己對愛情,對人生的看法。整體劇場藝術呈現,自覺或不自覺的反映出創作年代特有的美學及氛圍。
本學期的舞台設計專題,將專注在音樂劇的探討及練習。從文本分析及演出歷史出發,深入探討文本,樂舞,形式,及視覺呈現的相互關係,之後進一步設計屬於自己的版本的舞台。課程中亦將邀請當今台灣音樂劇創作者,與學生分享創作經驗。
《舞台設計專題》以學員的作業為主體,針對舞台設計各層面的問題深入探討。學期末須完成一齣完整的音樂劇設計,及相關的紙上作業。
課堂活動除作業呈現外,還有workshop及研究報告。Workshop分為兩大項,其一為學習電腦輔助模型製作工具,其二為實驗影像與舞台設計的結合。研究報告的主題為音樂劇的演出分析及演出歷史。 |
課程目標 |
1. 能更進一步深入分析劇本及演出歷史,並解決舞台設計的相關問題。
2. 學習將已成形的設計概念轉變為可供呈現的成品。1:50 完成模型為其中最重要的媒材。
3. 熟悉以電腦作為設計工具。
4. 培養欣賞的眼光及表達意見的技巧。 |
課程要求 |
1. 需通過所有設計過程,並製作完成模型及完成紙上作業。
2. 期末呈現時完整呈現本學期作品。
3. 指定閱讀、演出欣賞與研究報告需準時完成。
4. 需踴躍參與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參與及學習態度 |
30% |
|
2. |
研究報告 |
20% |
|
3. |
設計作品 |
5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9 |
課程說明/音樂劇概說 |
第2週 |
2/26 |
Workshop: 電腦輔助模型製作工具之一<br>
研究報告: 音樂劇歷史1900's~1920's<br>
Critique: Research及設計概念一 |
第3週 |
3/05 |
Workshop: 電腦輔助模型製作工具之二<br>
研究報告: 音樂劇歷史1930's~1960's<br>
Critique: Research及設計概念二 |
第4週 |
3/12 |
Workshop: 影像與舞台之一<br>
研究報告: 音樂劇歷史1960's~1980's<br>
Critique: Research及設計概念三 |
第5週 |
3/19 |
Workshop: 影像與舞台之二<br>
研究報告: 音樂劇歷史1980's~2010's<br>
Critique: Research及設計概念四 |
第6週 |
3/26 |
Critique: 1:100模型一 |
第7週 |
4/02 |
Critique: 1:100模型二 |
第8週 |
4/09 |
Critique: 1:100模型三 |
第9週 |
4/16 |
停課<br>
期中考週 |
第10週 |
4/23 |
Critique: 1:100模型四 |
第11週 |
4/30 |
Critique: 1:100模型五 |
第12週 |
5/07 |
Critique: 1:100模型六 |
第13週 |
5/14 |
停課<br>
戲劇系演出週 |
第14週 |
5/21 |
Critique: 1:50模型一 |
第15週 |
5/28 |
Critique: 1:50模型二 |
第16週 |
6/04 |
Critique: 1:50模型三 |
第17週 |
6/11 |
TBA |
第18週 |
6/18 |
期末考週 |
第19週 |
6/25 |
期末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