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劇本導讀
Guided Reading of Plays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戲劇學系  
授課教師
王俐文 
課號
Thea1002 
課程識別碼
109 102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五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總一館108 
備註
外系選修須經教師同意。與林智莉合開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Thea1002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由王俐文與林智莉合開,分為西方戲劇導讀 (上半學期) 與中劇導讀 (下半學期) 兩個部分。西方戲劇導讀將藉由帶領同學們細讀西方自古至今的經典作品,培養同學們分析與欣賞劇本的能力,並且學習如何評析劇本中的戲劇結構、語言、人物角色等戲劇文本要素。

「中國及台灣戲劇」上課內容包含:「戲劇概論」與「劇本選讀」兩大重點。
「戲劇概論」介紹中國及台灣戲劇發展簡史、劇本特質及劇本欣賞的態度與方法,使學生具備閱讀中國戲劇之基本知識與能力。
「劇本選讀」則選讀包括中國及台灣不同劇種且具代表性之劇本,透過導讀與討論,培養學生對中國劇本閱讀與欣賞的能力。 

課程目標
「西方戲劇」課程目標:培養同學們閱讀劇本的習慣,以及獨立分析、評論劇本的能力與敏銳度,並且讓同學們透過一起討論劇本激盪出美妙的火花。

「中國及台灣戲劇」課程目標如下:

1. 了解中國戲劇發展及劇本之特色。
2. 培養中國劇本閱讀能力。
3. 培養戲劇藝術鑑賞能力。 
課程要求
1. 「西方戲劇」部分:
(1) 出席率:準時出席。若要請事假或公假,最晚必須於上課前一天告知授課老師,請病假則須出示醫師證明。無故缺課超過三次學期成績以零分計。
(2) 參與課堂討論。
(3) 參加期中考。

2. 「中國及台灣戲劇」部分:出席教室上課、參與課堂討論、通過期末考試。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 「西方戲劇」部分將由授課老師提供課程所需之讀本。
2. 「中國及台灣戲劇」部分指定閱讀:

(1)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2) 關漢卿,《竇娥冤》,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選注》(台北:國家出版社,1994年)。
(3) 徐渭,《四聲猿》,《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4) 湯顯祖著,徐朔方校注,《牡丹亭》(台北:里仁,1999年)。
(5) 朱素臣,《十五貫》,中國戲曲研究院編,《戲曲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63年)。
(6) 無名氏,《朱買臣休妻》(崑曲);《馬前潑水》(京劇)(講義提供)。
(7) 無名氏,《陳三五娘》(講義提供)。 
參考書目
1. 「西方戲劇」部分參考書目:

(1) Euripides著。《米蒂雅》。收錄於《希臘悲劇》。曾珍珍譯。台北:書林,1984。
(2) Shakespeare, William。《羅密歐與朱麗葉》。方平譯。台北:木馬,2001。
(3) Wilde, Oscar著。《不可兒戲》。余光中譯。台北:九歌,2013。
(4) Pirandello, Luigi著。《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陳玲玲譯。台北:台灣商務,1998。
(5) Ibsen, Henrik著。《玩偶之家》。劉森堯譯。台北:書林,2006。
(6) O’Neill, Eugene著。《長夜漫漫路迢迢》。陳玉秀譯。台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4。
(7) Tennessee Williams著。《玻璃動物園》。東秀譯。北京:中國戲劇,1992。

2. 「中國及台灣戲劇」部分參考書目:

(1) 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台北:大鴻,1998年)。
(2)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李修生,《元雜劇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
(4) 么書儀:《元人雜劇與元代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5) 吳國欽等編,《元雜劇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6)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台北:國家出版社,2015年)。
(7) 王安祈,《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8)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9) 陳芳,《清代戲曲研究五題》(台北:里仁,2002年)。
(10) 林鶴宜,《臺灣戲劇史(增修版)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11) 蔡欣欣,《臺灣歌仔戲史論與演出評述》(台北:里仁,2005年)
(12)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仁,1996年)。
(13) 王安祈,《當代戲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14) 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上海:華東師大,2005年)。
(15) 鄭傳寅,《中國戲曲文化概論(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西方部分 
50% 
小組報告 30% 課堂小考 35% 期中考 35% 
2. 
中國及台灣戲劇部分 
50% 
出席率 10% 課堂參與 10% 期末考試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6  Introduction:劇本讀法與分析 
第2週
3/04  希臘悲劇:米蒂雅 
第3週
3/11  莎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4週
3/18  喜劇:不可兒戲 
第5週
3/25  後設劇場: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第6週
4/01  溫書假 
第7週
4/08  社會問題劇:玩偶之家 
第8週
4/15  回憶劇:玻璃動物園 
第9週
4/22  期中考 
第10週
4/29  中國戲劇概論(一):中國戲劇發展簡史 
第11週
5/06  中國戲劇概論(二):中國戲劇認識與欣賞 
第12週
5/13  劇本選讀:關漢卿《竇娥冤》(元雜劇) 
第13週
5/20  劇本選讀:徐渭《四聲猿》(明雜劇) 
第14週
5/27  劇本選讀:湯顯祖《牡丹亭》(明傳奇) 
第15週
6/03  劇本選讀:朱素臣《十五貫》(清傳奇) 
第16週
6/10  劇本選讀:《朱買臣休妻》(崑曲)、《馬前潑水》(京劇) 
第17週
6/17  劇本選讀:《陳三五娘》(歌仔戲) 
第18週
6/24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