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2 |
不進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東方古典戲曲之美概論
從中西方之衣、食、住、行等生活文化、飲食習慣、文字語言、風俗民情、音樂、舞蹈、繪畫、建築、服飾等切入,比較東西表演藝術之異同,並深入淺出剖析東方傳統戲曲之『綜合藝術、程式表演、寫意劇場』之特質。 |
第2週 |
9/19 |
從《三岔口》中來看戲曲舞台虛實相生
戲曲舞台,寫意、象徵,時空由演員表演出來,不但提供演員的表演空間,更提供觀眾的想像畫面,一齣戲曲的舞台時空營造,是演員與觀眾在劇場中一起完成的。這堂課將欣賞傳統戲曲《三岔口》片段,來看表演藝術,人的藝術,演員表演是觀眾欣賞焦點;觀眾大多熟知劇情,在劇場現場欣賞演員『生旦淨丑』的『唱唸做表』演到精彩亮相處,可隨時叫好或叫倒好,自由互動。 |
第3週 |
9/26 |
戲曲角色:生、旦、淨、丑
「行當」,是傳統戲曲表徵戲中人物的程式,依劇中人的性別、性格、年齡、地位等將人物類型化,稱為「行當」。例男性稱「生行」,女性稱「旦行」。早期又稱「腳色」、「部色」,後來才稱為「腳(角)色行當」,通稱為「行當」。這堂課,讓同學從聲音、動作中來玩戲曲角色,扮演行當。 |
第4週 |
10/03 |
大伙唱戲曲一〈臉譜之歌〉
唱功是戲曲表演中第一位重要的表現手法,基本要求是字清腔純,節奏準確,以字生腔,以情帶腔。「西皮、二黃」是主要的兩種聲腔。這堂課將教同學如何發聲,並如何行腔轉調地唱戲曲。學習目標是:如何用大嗓唱西皮流水調的<臉譜之歌>。 |
第5週 |
10/10 |
國慶日放假 |
第6週 |
10/17 |
戲曲唸功
戲曲界有個講究,就是「千斤白口四兩唱」,白口,就是四功中的唸功。沒有樂器伴奏,全憑演員對聲音的掌握技巧,來展現說得比唱的好聽的功力。這堂課要學三種唸功:方言、京白與韻白之韻白。 |
第7週 |
10/24 |
戲曲唱功〈賣水〉
<賣水>表花唱段,是戲曲中須運用手眼身步法配合的表演片段,趣味十足。 |
第8週 |
10/31 |
體驗戲曲做功(一): 旦角〈蘭花指〉
課程內容:習作旦角之蘭花指、「山膀、雲手、花梆子、拾錢、開關門、台步、圓場」等身段。並習作戲曲五法之『手、眼、身、步、法』。 |
第9週 |
11/07 |
邀請當代傳奇劇場分享新編戲曲“慾望城國’的創作過程 |
第10週 |
11/14 |
體驗戲曲打功:
這堂課將讓同學體驗如何以自己肢體做工具,彼此徒手對打的功夫。 |
第11週 |
11/21 |
體驗戲曲打功:〈把子功〉
讓同學體驗如何拿舞台槍桿對打,耍皮猴、提槍花等,此課程需邀請專業師傅協同教學。 |
第12週 |
11/28 |
魏海敏老師演講:從馬克白夫人談角色創作
《金鎖記》融合了張愛玲《金鎖記》與《怨女》兩部作品;此劇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原著,由藝術總監王安祈與趙雪君聯手編劇,李小平導演,黃文英擔任造型設計,並由台灣第一青衣魏海敏擔綱主演刻薄到令人不寒而慄的曹七巧,創造一位活生生的舞台人物,演出火候精煉深刻,為其超越顛峰代表作品。 |
第13週 |
12/05 |
名劇賞析崑劇:青春版《牡丹亭》
希臘有悲劇,羅馬有喜劇,義大利有歌劇,英國有莎劇,日本有能劇,而我們有何雅樂藝術?這堂課將『穿越時空六百年,與美相遇』,呈現戲曲之母–崑曲代表作《牡丹亭•遊園驚夢》的經典之作。《牡丹亭》是明朝大劇作家湯顯祖的作品,講的是杜麗娘與柳夢梅兩個青年男女之間因夢生情,穿越生死的愛情神話。 |
第14週 |
12/12 |
黃詩雅老師演講:旦腳之美「舞弄水袖」(地點在醉月湖旁) |
第15週 |
12/19 |
淨腳臉譜
淨角,又稱大花臉,臉上畫有五顏六色的臉譜,性格多為粗曠豪邁的男性。因臉部畫有色彩及圖案,用以突顯其性個,故稱「大花臉」或「臉譜」。其中的色彩、線條、圖案,均具象徵性。 |
第16週 |
12/26 |
移地教學:觀賞「當代傳奇劇場」演出「慾望城國」(2016/12/24-
25,臺灣戲曲中心) |
第17週 |
1/02 |
國訂假日 |
第18週 |
1/9 |
期末報告分享賞析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