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漢書研究下 STUDIES ON HAN-SHU(2) |
開課學期 |
95-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李偉泰 |
課號 |
CHIN7196 |
課程識別碼 |
121 M2412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中研 |
備註 |
先修科目:漢書研究上(適用全校學士班學生)。 總人數上限:1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類似於《史記》,《漢書》雖被目錄學家歸入史部,實際內容則涵遘g、史、子、集四部。其次,《漢書》同樣也是一部「藉史明義」的著作,所以也可以視為一部呈現班固思想的子書。
本課程主要將探討三組問題:其一是班固的思想及《漢書》的優、缺點。班固的史觀和思想,相當集中的表現於《漢書》各篇的論贊,部分則寄寓於敘事中。討論時將以《漢書》各篇的論贊為主,參以古今學者的議論,探究的重點在於這些論贊和歷史事實之間究竟有無差距,從中凸顯班固的思想內含,以及《漢書》作為一部歷史著作的優點和缺點。其二是研討《漢書》的若干紀、表、志、傳,以期瞭解班固著述的用意,並發掘各該篇中所隱涵的問題,及探索史事的真象,使上課的同學將來在研究漢代及前後相關時代的學術時,得以因此紮下堅實的基礎。其三是《史》、《漢》比較。就二者紀事重疊的部分,選擇若干人物和事件,比較司馬遷和班固敘事和議論的不同,藉以呈現兩人不同的精神面貌。
上課的方式將是演講與討論並重,使用的主要教材為:一、清王先謙《漢書補注》,新文豐出版公司(藝文印書館亦可)。二、明凌稚隆編《漢書評林》,本校圖書館藏有明刻本及清刻本。
成績評量方式:上課討論表現與期末學期報告各佔百分之五十。
|
課程目標 |
類似於《史記》,《漢書》雖被目錄學家歸入史部,實際內容則涵遘g、史、子、集四部。其次,《漢書》同樣也是一部「藉史明義」的著作,所以也可以視為一部呈現班固思想的子書。
本課程主要將探討三組問題:其一是班固的思想及《漢書》的優、缺點。班固的史觀和思想,相當集中的表現於《漢書》各篇的論贊,部分則寄寓於敘事中。討論時將以《漢書》各篇論贊的詮釋問題為主,藉以究明班固的思想內涵。其二是研討《漢書》若干著稱而具代表性的紀、表、志、傳,闡明各篇的著述特點及用意,並發掘其中所隱涵的問題,使上課的同學將來在研究漢代及前後相關時代的學術時,得以因此紮下堅實的基礎。其三是《史》、《漢》比較。就二者紀事重疊的部分,選擇若干人物和事件,比較司馬遷和班固敘事和議論的不同,藉以呈現兩人不同的精神面貌。
|
課程要求 |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上課討論表現 |
50% |
|
2. |
期末報告 |
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