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明清女性傳記專題研究 Seminar on Women's Biograph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衣若蘭 |
課號 |
Hist8014 |
課程識別碼 |
123 D168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3,4,@(10:20~) |
上課地點 |
文18 |
備註 |
開放碩班同學向教師領取授權碼選修。 限博士班 總人數上限: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Hist8014_wmbio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教師選取明清女性傳記與今人相關著作,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史籍、女性史傳之書寫以及性別史研究方法。教師將先就作者、史籍成書、史料文類等背景作一說明,學生必須閱讀、分析文本,從中思考傳記、史料性質(文類)與中國史學史、性別史研究之間的關係。 |
課程目標 |
修習完本課程,學習者應能:
1. 具有閱讀明清散文史料的能力。
2. 對女性傳記的書寫結構與敘事寫法有初步的認識。
3. 瞭解不同文體敘述歷史的目的與方式之異同。
4. 辨識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婦女生活、行為的虛象與實相。
5. 掌握研究方向與趨勢,分析學術著作,陳述自己的評論與心得。
6.應用史料與研究成果,撰寫符合學術規範的論文
|
課程要求 |
1.課前閱讀指定與參考資料。
2.課堂上參與討論與提問。
3. 翻譯與註解:請註明難詞、典故,撰寫分段主旨。並分析傳記書寫特色、說明文中呈現的性別、史學等意涵。文後提出三個以上的思考問題。 ***請務必在周三上午8點以前上傳 (遲交第一天扣10分,依此類推)
4.習作學期報告。三選一。
a.運用網路資源哈燕明清婦女著作 或者《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桂林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index.htm9
選擇其中三篇女性所寫之傳記或史評,首先介紹作者,其次分析其敘事、內容重點、宗旨等等之特色與及其與正史列女傳之異同。並就中國史學史或女性史、性別史的角度析論之。作業請按照學術規範格式書寫。
b 尋找明清文集中,歸納某位文人學士對撰寫女性傳記、墓志銘的看法。 可參考內閣文庫明代稀書
c. 利用台北故宮檔案資料 「大清國史人物列傳及史館檔傳包傳稿全文影像資料庫」 探究清史稿列女傳某兩位女性傳記的編纂過程或相關問題。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五 13:10~14:10 |
指定閱讀 |
游鑑明、胡瓔、季家珍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臺北:五南出版公司,2010。 |
參考書目 |
(一)工具書與史料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2008。
張愛芳選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蕭虹主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澳洲:悉尼大學出版社,2010。
胡曉明、彭國忠主編,《江南女性別集初編》(全二冊),合肥:黃山書社,2008。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二)論著
Clara Wing-Chung Ho eds.Overt and Covert Treasures: Essays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12.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台一版10 刷。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1988.2 六版。
李宗侗,《中國史學史》,臺北:華岡出版部,1975.4。
金毓黼,《中國史學史》,臺北:鼎文書局1979.10。
徐浩,《廿五史述要》,臺北:世界書局,1977。
柴德賡,《史籍舉要》,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10。
陳蘭村,《中國古典傳記論稿》,西安:新華書店,1991.10。
陳蘭村編,《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1。
李貞德,《公主之死》,臺北:三民書局,2001.11。
下見隆雄,《劉向列女傳の研究》,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1989。
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費絲言,《從典範到規範— 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臺大文史叢刊, 1998。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華瑋,《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3 。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 江蘇古籍 2002
衣若蘭,2011.06,《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Mann, Susa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張門才女
Mann, Susan. “What Can Feminist Theory Do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A Review of Scholarship in the U.S.,”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 期(1993),頁241-260。
杜芳琴,〈歷史研究的性別維度與視角——兼談婦女史、社會性別史與經濟-社會史的關係〉,收於《婦女學與婦女史的本土探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頁200-222。
葉漢明,〈女性主義史學與中國婦女社會史〉,收於《性別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出版社,1997,頁97-149。
王德威,〈女性主義與西方漢學研究:從明清到當代的一些例證〉,《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1995),頁163-168。
林麗月,〈從性別發現傳統:明代婦女史研究的反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3期(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5.12),1-26。
董家遵,〈歷代節烈婦女的統計〉,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1999),頁111-117。
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 第三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頁97-120。
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明清的情色意識與貞淫問題(續完)〉,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 第四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頁253-272。
Carlitz, Katherine. 慾望、危險、身體--中國明末女德故事〉,收入李小江、朱虹、董秀玉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局,1994)。
巫仁恕,〈「妖婦」乎?「女仙」乎?──論明代山東唐賽兒的形象轉變〉,收入呂芳上編,《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頁1-37。
Mann, Susan. 1997. 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中譯本見定宜庄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Ko, Dorothy. 1994.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heenth-Century China.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Lu, Weijing 2008. True to Her Word: 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The inner quarters and beyond : women writers from Ming through Qing
Leiden ; Boston : Brill, 2010跨越闺门 : 明清女性作家论 / 方秀洁, 魏爱莲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王達甫,〈晚清女性的追憶與傳世認同建構──以曾紀芬自述年譜為主要考察〉,《暨南史學》第十七號 二○一四年七月,頁165-209。
Waltner, Ann, “Remembering the Lady Wei: Eulogy and Commemoration in Ming Dynasty China“ Ming Studies, 55 75-103, 2007.
Catherine Yeh,"Creating the Urban Beauty: The Shanghai Courtesan in Late Qing Illustrations." In Judith T. Zeitlin and Lydia H. Liu, eds. 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East Asian Center, 2003,pp. 397-447.
The new biography : performing feminin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France / edited by Jo Burr Margadant,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2000
Pei-yi Wu,The Confucian's progress :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 in traditional China /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1990
Writing lives in China
(三)期刊
1.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2.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原名《婦女與兩性學刊》)
3. 《婦研縱橫》(原名《婦女研究通訊》)
4. 《新史學》
5. 《婦女研究動態》(大陸)
6. 《史學史研究》
7.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8. Gender and History
9. Nan-Nu: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a
10. 中国女性史研究(日)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史料解析 |
30% |
評分標準:切中文意、重點明晰、分析精要、延伸討論 |
2. |
學期報告 |
30% |
評分標準:主題選擇、問題意識、論點、組織、陳述 |
3. |
作業與課堂參與 |
40% |
評分標準:主題選擇、論點掌握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7 |
228和平紀念日補假 |
第2週 |
3/6 |
課程說明與導論1
|
第3週 |
3/13 |
導論2: 婦女史與婦女史學史
*讀本:導言、結語與曼素恩文 |
第4週 |
3/20 |
女性傳記1
*讀本: 魏愛蓮文 |
第5週 |
3/27 |
女性傳記2 讀本 盧葦菁文 |
第6週 |
4/3 |
溫書假 |
第7週 |
4/10 |
女性行狀與事略1 |
第8週 |
4/17 |
女性行狀與事略2 |
第9週 |
4/24 |
祭文 |
第10週 |
5/1 |
墓誌銘
*讀本:柯麗德文 |
第11週 |
5/8 |
女教書中的女性傳記 |
第12週 |
5/15 |
方志列女傳例1
* 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 序論、2、4章 |
第13週 |
5/22 |
方志列女傳例2 |
第14週 |
5/29 |
《明史》〈列女傳〉
*衣若蘭 書 第五章 |
第15週 |
6/5 |
清史稿列女傳 |
第16週 |
6/12 |
傳記總論 與 期末口頭報告 |
第17週 |
6/19 |
端午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