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東亞古代政治史專題
Seminar o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Acient East Asia 
開課學期
99-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甘懷真 
課號
Hist7085 
課程識別碼
123 M25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文17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2kaneasiapolis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是作為歷史系研究生選修用。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探究中國的皇帝制度,及其相關課題。而所謂古代,是泛指西元第十世紀以前。二是研討史料批判的史學研究方法,並實際解讀史料。前者是一個老課題,本課程則採取東亞史的研究面向以重新探討。所謂的東亞史方法主要指將皇帝制度置於東亞世界的範疇中理解,尤其是指它與日本天皇制、韓國王權的互動或比較。就後者而言,史學研究的起點與終點都是探究事實,而事實要從史料中取得。但史料中的事實經常失去其脈絡,史料的紀錄更可能是隨興、零碎,史料也會說謊。因此史實的獲得不可能單靠史料蒐集與排比,更要經史料批判。本課程的進行方式就藉由師生共同史料研讀,在實作過程中學習史料批判的方法。
在研讀的內容上,本次課程的重點之一將置於中國正史的四夷(外夷)傳。這是在中國正史中爭議較大的史料,甚至有學者懷疑是中國官方的偽造。我們利用史料批判的方法,解讀這些史料。除探索中國域外的歷史文化,更重在討論中國王權的天下觀念。至於天下觀念將是本課程探究的重點。
本課程的另一重點是研讀日本史料的《日本書紀》以及韓國史料的《三國史記》。我們的重點將置於日本與韓國王權如何理解、詮釋中國皇帝制度的政治知識,然後轉化為自身的行動。
課程以師生共同解讀史料的方式進行。教師會針對不同學生(博士生、碩士生等)指定不同作業。每講有習題。修課學生期末繳交研究論文一篇。
參與課程的學生皆須負擔解讀史料的工作皆作習題,故原則上不接受旁聽。 

課程目標
一、對新近東亞史研究的深刻認識。
二、反省以中國皇帝制度、日本天皇體制為中心的東亞政治史。
三、對於東亞史的重要文獻的解讀能力,尤其是日本與韓國的漢字文獻。
四、指導撰寫研究論文。 
課程要求
1.每一講皆有指定習題,依規定撰寫報告。
2.針對本課程之史料與課題,撰寫研究論文一篇,字數規定為碩士班五千字、博士班一萬字。於期末繳交。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每一講有指定讀物,見課程內容。 
參考書目
每一講有參考讀物,見課程內容。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研究論文 
50% 
 
2. 
每講習題報告 
35% 
 
3. 
上課參與討論 
1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1  東亞史的立場與方法 
第2週
2/28  天下概念及其相關課題(上) 
第3週
3/07  天下概念及其相關課題(下) 
第4週
3/14  《三國志》、《後漢書》之〈東夷•韓傳〉解讀(一) 
第5週
3/21  《三國志》、《後漢書》之〈東夷•韓傳〉解讀(二) 
第6週
3/28  《三國志》、《後漢書》之〈東夷•韓傳〉解讀(三) 
第7週
4/04  《三國志》、《後漢書》之〈東夷•韓傳〉解讀(四) 
第8週
4/11  《魏志倭人傳》解讀(一) 
第9週
4/18  《魏志倭人傳》解讀(二) 
第10週
4/25  《魏志倭人傳》解讀(三) 
第11週
5/02  《三國史記》解讀(一) 
第12週
5/09  《三國史記》解讀(二) 
第13週
5/16  《三國史記》解讀(三) 
第14週
5/23  《日本書紀》解讀(一) 
第15週
5/30  《日本書紀》解讀(二) 
第16週
6/06  《日本書紀》解讀(三) 
第17週
6/13  古代東亞的國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