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臺灣社會文化史專題研究
Issues in Social and Cultrual History of Taiwan 
開課學期
111-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周婉窈 
課號
Hist7113 
課程識別碼
123 M606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3,4(10:2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9 
備註
開放學士班同學向授課教師領取授權碼加選。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是討論課,主要授課對象為歷史學系研究所學生。
課程內容以台灣的社會與文化史為探討對象,時段從清領時代到當代,在每一歷史時期選取若干重要課題,事前由修課學生閱讀史料與/或近人研究,於上課時提出報告,之後就該課題和報告內容進行討論。
課題包括:族群剛係、社會流動、民間風習、廣義的文化諸面相(藝術、戲劇、文學、語言等),以及社會文化中關係近代國家的國民/民族認同。
 

課程目標
期待透過本課程的閱讀和討論,增進學生以台灣為主體對台灣社會文化史的通慣性認識,培養學生對相關議題的掌握,並有動力進一步探索。 
課程要求
1、上課出席
2、預先閱讀指定閱讀材料(含史料、研究論著)
3、課堂輪流報告,並參與討論
4、繳交學期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3小時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 
15% 
每堂課必須簽到。請假必須有正當理由,並提供證明文件。缺席5次(含)出席成績零分。 
2. 
課堂報告 
25% 
每位修課同學必須負責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口頭報告,可以此報告為基礎,發展為學期報告。  
3. 
課堂討論 
15% 
修課同學必須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4. 
學期報告 
45%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課程介紹、同學互相介紹 
第2週
3/2  山、海、平原的台灣史、多重殖民下的歷史認知 
第3週
3/9  清領台灣之一:族群問題、原漢關係 
第4週
3/16  清領台灣之二:羅漢腳、大家族的形成 
第5週
3/23  清領台灣之三:移墾社會的民間風習與「俠」之精神 
第6週
3/30  日治時期之一:台灣文化協會 
第7週
4/6  日治時期之二:近代藝術與民族認同 
第8週
4/13  期中考(停課,同學繳交學期報告大綱) 
第9週
4/20  日治時期之三:歌仔戲、文化劇/新劇 
第10週
4/27  日治時期之四:霧峰一新會 
第11週
5/4  戰後台灣之一:去台灣化與中華化 
第12週
5/11  戰後台灣之二:獨尊「國語」下的本土語言與文學 
第13週
5/18  戰後台灣之三:族群問題與文化位階 
第14週
5/25  戰後台灣之四:文化全面黨國化及現今生態 
第15週
6/1  戰後台灣之五:二二八與白恐歷史的社會文化意涵 
第16週
6/8  期末考週(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