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日治台灣雜誌史料專題 Seminar on Historical Magazines of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
開課學期 |
102-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顏杏如 |
課號 |
Hist7165 |
課程識別碼 |
123 M655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博雅402 |
備註 |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22Hist7165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版,或在日本出版與台灣密切相關的雜誌,達數百種之多,其性質可分為官方、半官方、以及民間出版者,雜誌的內容橫跨政策、學術、教育、經濟、文藝與生活各個層面。雜誌發行的組織乃至雜誌的內容不但反映了知識的社群與網絡,更呈現社會內在思想之動向、輿論之演變,以及文藝活動、庶民生活之百態。此外,由於雜誌往往會集了既同質性卻又具差異性的複數執筆者,較諸書籍,更展現社會中多元的聲音與面向。本課程擬就官方—民間、台灣人—日本人的輿論與社會活動、生活文化為主軸,設定若干議題進行分析討論。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以史料閱讀及討論為主,配合相關研究成果之閱讀。
透過雜誌史料的實際接觸與運用,窺探當時代的政策、輿論、思潮,以及多樣的社會文化樣貌。並藉由既有的研究成果,認識日治時期不同性質的雜誌及相關議題的討論。 |
課程要求 |
文獻、史料的輪讀、課堂報告與討論之參與。
每週排定的報告者,介紹該週選讀雜誌之性質,並從中選取文章或專欄,運用選取的史料,設定相關議題,進行分析、報告與與討論。
所有修課同學都必須一起閱讀每週報告者選取的文章,並參與解讀、討論。除論點、議題外,對於日文閱讀上有困難的段落,也一併提出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台灣協會會報》1∼100号,東京:台湾協会、1898.10-1907.1。
《東洋時報》101∼279号,東京:東洋協会、1907-1921。
《台湾時報》1∼113号,台北:東京協会台湾支部、1909-1919。
《台湾時報》1919年7月∼1945年3月号,台北:台湾時報発行所、1919-1945。
《高山國》,第1號~第5號,臺北:高山國社,1898-1899。
《台湾教育会雑誌》第1号∼第116号,台湾教育会,1901.6-1911.12。
《台湾教育》第117号∼176号,台湾教育会,1912.1-1933.5。
《台灣青年》,第1卷1期~第4卷2期,東京:台灣青年雜誌社,1920-1922。
《台湾民報》1923年4月∼1930年3月,台湾民報社、東方文化書局復刻版。
《台湾新民報》1930年3月∼1932年4月,台湾新民報社、東方文化書局復刻版。
《台灣文藝》第1卷第1號~第3卷第6號,台中:台灣文藝聯盟,1934-1936。
《風月報》45-132期,風月俱樂部、南方雜誌社編輯,1937-1941,臺北:南天復刻版。
《台灣愛國婦人》74-88卷,臺北: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1915-1916。
《台湾婦人界》昭和9年5月号(創刊号)∼昭和14年3月号,台湾婦人社,1934年-1939年。
《文藝台灣》第2巻1期∼第7巻2期、台北:文藝台湾社、1940-1944。
《民俗台灣》第1卷第1號~第5卷1號,1941-1945。 |
參考書目 |
賴秀峰,〈日據時代台灣雜誌事業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
李明水,《台灣雜誌事業發展史》,南投:台灣省政府,1986。
李志銘,《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台北:聯經,2011。
侯瑞.夏提葉著,謝柏暉譯,《書籍的秩序:歐洲的讀者、作者與圖書》,台北:聯經,2012。
裏川大無,〈台灣雜誌興亡史〉,《台灣時報》,昭和10年2月號-7月號、昭合10年10月號-12月號。
亞細亞經濟研究所圖書資料部編,《舊植民地關係機關刊行物總合目錄─台灣編》,1979。
向山寛夫,〈戦前における二つの台湾協会〉,《国学院雑誌》第31卷2号,1993,頁75-123。
山根幸夫,〈台湾協会の成立とその発展──日本植民政策の一側面〉《東京女子大学附属比較文化研究所紀要》
36巻、1975.1、頁49-77。
中島利郎編,《『台灣時報』總目錄》,綠蔭書房,1997年。
中島利郎•林原文子編,《『台灣警察時報』總目錄》,綠蔭書房:1998年。
李承機,〈從清治到日治時期的〈紙虎〉變遷史-將緊張關係訴諸「輿論大眾」的社會文化史〉,收於柳書琴、邱
貴芬主編《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台灣文學場域》,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4月。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本帝國的臺灣國語政策.近代化.認同》,台北:麥田,2006。
駒込武,《植民地帝國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1996。
黃秀政,〈「台灣青年」與近代台灣民族運動(1920-1922)〉,《歷史學報》13,1985.6,頁325-365。
葉榮鐘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71。
周婉窈,《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9。
若林正丈著;台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譯,《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2007。
李承機,〈日本殖民地統治下「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苦鬪」─在「抵抗日本統治」與「經營新聞媒體」之
間〉,收於《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1932/4/15∼5/31》,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年7月。
陳芳明,《殖民地台灣 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2006。
向陽,《浮世星空新故鄉──台灣文學傳播議題析論》台北:三民,2004。
陳培豐,〈識字.閱讀.創作和認同——193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意義〉,《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台灣
文學與跨文化流動》第3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年4月。
中西美貴,〈大正後期台灣新知識分子的世界--「新民會」雜誌中戀愛結婚議題為主要分析場域〉,《台灣風
物》,54卷1期,2004.3,頁25-46。
洪郁如,〈日本殖民統治與婦人團體─試論1904-1930的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台灣風物》47卷2期,
1997。
洪郁如,《近代台灣女性史 : 日本の殖民統治と「新女性」の誕生》,東京 : 勁草,2001。
王昭文,〈日治末期臺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 : <<文藝臺灣>>、<<臺灣文學>>及<<民俗臺灣>>三雜誌
的歷史研究〉,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1。
柳書琴,〈誰的文學?誰的歷史?─日據末期台灣文壇主體與歷史詮釋之爭〉,吳密察等著,《帝國裡的「地方文
化」》,台北:播種者,2008,頁175-218。
吳密察,〈《民俗台灣》發刊的時代背景及其性質〉,吳密察等著,《帝國裡的「地方文化」》,台北:播種者,
2008,頁49-81。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報告 |
50% |
|
2. |
課堂討論與作業 |
5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8 |
課程說明:日治時期雜誌史料概觀 |
第2週 |
2/25 |
早期的移殖民論述:《台灣協會會報》 |
第3週 |
3/04 |
中期的移殖民論述:《東洋時報》 |
第4週 |
3/11 |
三谷博老師演講 |
第5週 |
3/18 |
官方輿論:《台灣時報》 |
第6週 |
3/25 |
民間在台日人的輿論:《高山國》 |
第7週 |
4/01 |
教育政策:《台灣教育會雜誌》、《台灣教育》 |
第8週 |
4/08 |
社會文化運動:《台灣青年》 |
第9週 |
4/15 |
《台灣博物學會會報》 |
第10週 |
4/22 |
政治、社會運動:《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 |
第11週 |
4/29 |
政治、社會運動:《台灣大眾時報》、《新台灣大眾時報》 |
第12週 |
5/06 |
新文學的發展:《台灣文藝》 |
第13週 |
5/13 |
文藝活動:《風月報》 |
第14週 |
5/20 |
戀愛觀與社會風尚:《台灣婦人界》 |
第15週 |
5/27 |
《文藝台灣》 |
第16週 |
6/03 |
《民俗台灣》 |
第17週 |
6/10 |
《反安保:藝術之戰》 |
第18週 |
6/17 |
期末考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