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日治台灣雜誌史料專題
Seminar on Historical Magazines of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開課學期
109-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戲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顏杏如 
課號
Hist7165 
課程識別碼
123 M655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7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本校修課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1Hist7165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版,或在日本出版與台灣密切相關的雜誌,達數百種之多,其性質依目的可分為機關誌、同人誌、商業誌等等,依內容則包含政治、經濟、文藝、教育、學術等等。雜誌發行的組織、雜誌的內容不但反映了知識的社群與網絡,更呈現社會內在思想之動向、輿論之演變,以及文藝活動、庶民生活之百態。讓我們得以一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橫跨政策乃至生活娛樂的各個層面。此外,由於雜誌往往會集了既同質性卻又具差異性的複數執筆者,較諸書籍,更展現社會中多元的聲音與面向。本課程擬就官方輿論、社會動向、生活文化為主軸,搭配修課同學之研究主題,設定若干議題進行分析討論。 

課程目標
以史料閱讀及討論為主,配合相關研究成果之閱讀。
透過雜誌史料的實際接觸與運用,窺探當時代的政策、輿論、思潮,以及多樣的社會文化樣貌。並藉由既有的研究成果,認識日治時期不同性質的雜誌及相關議題的討論。
 
課程要求
每週排定的報告者,介紹該週指定雜誌之性質,並從中選取文章或專欄,運用選取的史料,設定相關議題,進行分析、報告與與討論。
所有修課同學都必須一起閱讀每週報告者選取的文章,並參與解讀、討論。除論點、議題外,對於日文閱讀上有困難的段落,也一併提出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依每週規劃。 
參考書目
永嶺重敏,《雑誌と読者の近代》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1997初版。
永嶺重敏,《モダン都市の読書空間》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2001。
李明水,《台灣雜誌事業發展史》,南投:台灣省政府,1986。
李志銘,《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台北:聯經,2011。
侯瑞.夏提葉著,謝柏暉譯,《書籍的秩序:歐洲的讀者、作者與圖書》,台北:聯經,2012。
裏川大無,〈台灣雜誌興亡史〉,《台灣時報》,昭和10年2月號-7月號、昭合10年10月號-12月號。
亞細亞經濟研究所圖書資料部編,《舊植民地關係機關刊行物總合目錄─台灣編》,1979。
向山寛夫,〈戦前における二つの台湾協会〉,《国学院雑誌》第31卷2号,1993,頁75-123。
山根幸夫,〈台湾協会の成立とその発展──日本植民政策の一側面〉《東京女子大学附属比較文化研究所紀要》
36巻、1975.1、頁49-77。
中島利郎編,《『台灣時報』總目錄》,綠蔭書房,1997年。
中島利郎•林原文子編,《『台灣警察時報』總目錄》,綠蔭書房:1998年。
李承機,〈從清治到日治時期的〈紙虎〉變遷史-將緊張關係訴諸「輿論大眾」的社會文化史〉,收於柳書琴、邱
貴芬主編《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台灣文學場域》,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4月。
李承機,〈日本殖民地統治下「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的「苦鬪」─在「抵抗日本統治」與「經營新聞媒體」之
間〉,收於《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1932/4/15∼5/31》,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年7月。
陳培豐,〈識字.閱讀.創作和認同——193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意義〉,《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台
灣 文學與跨文化流動》第3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年4月。
洪郁如,〈日本殖民統治與婦人團體─試論1904-1930的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台灣風物》47卷2期,
1997。
顏杏如,〈同為「改造」、各自表述——殖民地臺灣商業女性雜誌《婦人與家庭》的誕生及其女性論述(1919-
1920)〉,《新史學》31:2,2020.6,頁195-266。
木村涼子,《〈主婦〉の誕生 - 婦人雑誌と女性たちの近代》東京:吉川弘文館,2010。
陳培豐,〈植民地大眾的爭奪——〈送報伕〉.《國王》.《水滸傳》〉,《臺灣文學研究學報》9(臺南,
2009.10),頁249-290。
柳書琴,〈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台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33:7(臺北,
2004.12),頁17-35。
河原功著,張文薰、林蔚儒、鄒易儒譯,《被擺佈的臺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臺北:聯經,2017。
王昭文,〈日治末期臺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 : <<文藝臺灣>>、<<臺灣文學>>及<<民俗臺灣>>三雜誌 的歷
史研究〉,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1。
柳書琴,〈誰的文學?誰的歷史?─日據末期台灣文壇主體與歷史詮釋之爭〉,吳密察等著,《帝國裡的「地方文
化」》,台北:播種者,2008,頁175-218。
吳密察,〈《民俗台灣》發刊的時代背景及其性質〉,吳密察等著,《帝國裡的「地方文化」》,台北:播種者,
2008,頁49-81。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報告 
35% 
 
2. 
摘要與評論作業 
35% 
 
3. 
課堂討論發言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說明:日治時期雜誌史料概觀 
第2週
9/24  參觀臺灣圖書館 
第3週
10/01  中秋節(放假日) 
第4週
10/08  都市中的閱讀空間 
第5週
10/15  《台灣慣習記事》:「研究會」與風景、風俗描繪(曾士銘) 
第6週
10/22  《崇聖道德報》:傳統文人的肆應(徐祥弼) 
第7週
10/29  《台灣農友會會報》:當現代農業碰上傳統農民(施宏儒) 
第8週
11/05  《台灣大眾時報》:左翼知識人與社會運動(李孟霖)
 
第9週
11/12  期中考週 
第10週
11/19  《愛書》:「台灣愛書會」與愛書家們的閱讀生活(李家安) 
第11週
11/26  商業女性雜誌:《台灣婦人界》(鈴木和來) 
第12週
12/03  《台灣建築會誌》:台灣建築會與建築師們的探求(倪佩君) 
第13週
12/10  校外教學→11/7李梅樹紀念館 
第14週
12/17  《風月報》:性別差異的愛情與婚姻觀(周郁穎)

 
第15週
12/24  《演藝とキネマ》:日人臺灣興行界的職業處境(解佳蓉) 
第16週
12/31  《臺灣藝術》:戰時下的文學觀(林裘雅) 
第17週
1/07  校外教學:台北孔廟與保安宮參訪 
第18週
1/14  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