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日本近代外交史一 Foreign History of Modern Japan (Ⅰ) |
開課學期 |
100-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楊典錕 |
課號 |
Hist5014 |
課程識別碼 |
123 U837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7,8(14:20~16:20) |
上課地點 |
普201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01nihonkindaiga378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日本的近代始於1853年培理叩關的打開鎖國,終於1945年戰爭失敗的宣布投降。故可知近代主權國家間的外交,和因外交談判破裂所導致的戰爭,實為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課題。已開授的日本近現代史,以介紹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發展為主。本課程則是將外交和戰爭獨立出來另行授課,以期全盤掌握近現代日本的國家發展軌跡。 |
課程目標 |
讀史貴在能夠鑑往知來,不論中國或臺灣,在地緣政治上均擺脫不了和日本一衣帶水的宿命,因此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客觀公正地省思近代化的歷程中所帶給日本的利弊得失,並探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對近代東亞地區所帶來的破壞和建設,俾利同學對日本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
課程要求 |
1.不得無故曠課。
2.成績評量以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為主。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林明德,《日本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1月修訂三版)。 |
參考書目 |
陳水逢,《日本近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0月初版)。
汪公紀,《日本史話 近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1月初版) 。
井上光貞等編,《日本歴史大系普及版14 明治憲法体制の展開(上)》(東京:山川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
井上光貞等編,《日本歴史大系普及版15 明治憲法体制の展開(下)》(東京:山川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
百瀨孝,《事典 昭和戦前期の日本 制度と実態》(東京:吉川弘文館,1990年2月初版)。
高橋幸八郎等編,《日本近代史要説》(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3月初版)。
藤原彰等編,《日本近代史の基礎知識(増補版)》(東京:有斐閣,1979年11月增補版)。
鳥海靖等編,《日本近現代史研究事典》(東京:東京堂出版,1999年8月初版)。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考試成績 |
40% |
|
2. |
期末考試成績 |
40% |
|
3. |
平時成績(含出席率、作業等)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4 |
西力東漸的衝擊和不平等條約的桎梏 |
第2週 |
9/21 |
維新初期日韓、日清關係之比較 |
第3週 |
9/28 |
臺灣事件和琉球歸屬問題 |
第4週 |
10/05 |
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努力和結果 |
第5週 |
10/12 |
日清的角逐朝鮮半島和東亞的情勢 |
第6週 |
10/19 |
甲午戰爭的爆發和馬關條約的簽訂 |
第7週 |
10/26 |
三國干涉還遼和乙未臺民抗日 |
第8週 |
11/02 |
庚子拳亂和英日同盟的成立 |
第9週 |
11/09 |
期中考試 |
第10週 |
11/16 |
日俄戰爭的爆發和樸資茅斯條約的簽訂 |
第11週 |
11/23 |
日俄的瓜分滿洲─四次日俄協約的簽訂 |
第12週 |
11/30 |
三次日韓協約的簽訂和朝鮮的殖民地化 |
第13週 |
12/07 |
日本對辛亥革命的態度 |
第14週 |
12/14 |
日本出兵山東與「二十一條要求」的提出 |
第15週 |
12/21 |
西原借款和「中日軍事協定」的簽訂 |
第16週 |
12/28 |
「石井•藍辛協定」的簽訂和出兵西伯利亞 |
第17週 |
1/04 |
巴黎和會的召開和山東問題 |
第18週 |
1/11 |
期末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