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性別、身體與醫療史 Gender,body and Medical History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李貞德 |
課號 |
Hist5052 |
課程識別碼 |
123 U8750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5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12gendermedicine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近年來醫療史研究蓬勃發展,成果豐碩。其中,從性別角度切入,分析身體養護與健康照顧的論題,經常借重其他學科的思想資源,也頗能引起人社領域之外的交流興趣。性別、身體與醫療史的相關課題,一方面在傳統學問中注入當代關懷,另方面也令人驚覺後現代環境中隨處可見的前近代遺跡,是展現歷史學古今對話的絕佳範例。本課程將從最顯而易見的主題—生殖的母體—出發,環繞性別化的身體觀、產育與情慾、養生與衛生,以及醫療專業性別分工等幾個主題,介紹近年來中國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並輔以東亞、歐美相關歷史課題的佳作,以為攻錯精進。 |
課程目標 |
學生須事先閱讀指定教材,準時出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習分析研究論著,練習撰寫書評、研究回顧與學術論文,最終,期望增加學生對醫療史及其中性別、身體與社會文化關連的認識。 |
課程要求 |
具體而言,應完成以下事項。
1.事先閱讀指定教材
2.準時出席、上課參與討論、繳交隨堂作業
3.期末報告:書評、研究回顧或專題論文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備註: 每週五下課後 |
指定閱讀 |
2/22 一、導論
3/1 二、醫療史研究中的婦女與性別議題
指定閱讀:
1. Leung, Angela KC., “Recent Trends in the Study of 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 in Angela KC Leung ed., Medicine for Women in Imperial China, Leiden & Boston: Brill, 2006, pp. 2-18.
2. 李貞德主編,《性別、身體與醫療》,臺北:聯經,2008,〈導言〉,頁1-8。
3/8 三、保護或管束:中國古代的生育文化與健康照顧
指定閱讀:
1.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2008,第一章〈導論—從一則高僧助產的故事談起〉,頁1-10;第二章〈求子醫方與婦科濫觴〉,頁11-70。
3/15 四、性別化的身體觀與婦科醫學之建立
指定閱讀:
1.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2008,第三章〈生產之道與女性經驗〉,頁71-134。
2. Charlotte Furth, A Flourishing Yin: Gender 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 960-1665,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Chapter 3 “The Development of Fuke in the Song Dynasty,” pp. 59-93.
3/22 五、帝國後期的女性與醫療文化
指定閱讀:
1. 梁其姿,〈前近代中國的女性醫療從業者〉,收入李貞德、梁其姿主編,《婦女與社會》,北京:大百科,2005,頁355-374。
2. Yili Wu, Reproducing Women: Medicine, Metaphor, and Childbirth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0, “Introduction,”pp.1-14, "Epilogue," pp. 224-235.
3/29 七、拒絕生產的女體:避孕、節育與絕育
指定閱讀:
1.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第四章〈墮胎、絕育和生子不舉〉,頁135-202。
2. Francesca Bray, Technology and Gender: Fabrics of Pow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Chapter 8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d Dual Nature of Fertility,” pp. 317-334.
參考閱讀:
1. John M. Riddle, Contraception and Abortion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Renaissa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 伯納德•亞斯貝爾著,林文斌、廖月娟譯,《改變世界的藥丸:避孕藥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1999)。
4/5 溫書假
4/12 七、天癸至?地道絕?現代女性的「青春期」與「更年期」
指定閱讀:
1. 李貞德,〈二十世紀前半中國生理衛生教育中的性、生殖與性別〉,收入祝平一主編,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醫療、身體與環境衛生》,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
參考閱讀:
1. Houck, Judith A., Hot and Bothered: Women, Medicine and Menopause in Modern Americ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4/19 八、衛生與現代性
指定閱讀:
1. Ruth Rogaski, “Introduction” in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pp. 1-21.
2. 雷祥麟,〈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民國時期的另類的衛生、自我與疾病〉,《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4 (2004) 17-59。
參考閱讀:
1. Charlotte Furth, “Introduction: Hygienic Modernity in Chinese East Asia,” Health and Hygiene in Modern East Asia, edited by Angela Leung and Charlotte Furth,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21.
2. 李尚仁,〈導論:帝國與現代醫學〉,《帝國與現代醫學》,1-18.
3. 梁其姿,〈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清以來的疾病、醫療和衛生》,頁3-30。
4. Warwick Anderson, “Postcolonial Histories of Medicine,” Locating Medical History: The Stories and Their Meanings, edited by J. H. Warner and F. Huisman,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4/26 九、性的興起
指定閱讀:
1. Arnold I Davison. "Sex and the Emergence of Sexuality." Critical Inquiry 14, (1987): 16-48.
參考閱讀:
1. Arnold I Davison, The Emergence of Sexuality: Historical Epistemology and the Formation of Concepts( Mas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2. 電影「金賽性學教室」
5/3 十、日治台灣與滿洲的鴉片科學與政策
指定閱讀:
1. 許宏彬,〈從阿片君子到矯正樣本:阿片吸食者、更生院與杜聰明〉,《科技、醫療與社會》(2005) 113-174
2. Mariam Kingsberg, “Legitimating Empire, Legitimating Natio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Opium Addiction in Japanese Manchuria,” 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38: 2 (2012) 325-351.
3. 張隆志,〈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台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 (1898-1906)〉收於國史館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臺北:國史館。頁1235-1259,特別是與鴉片有關的部分。
參考閱讀:
1. 范燕秋,〈新醫學在台灣的實踐 (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談起〉,《帝國與現代醫學》,頁19-54 .
2. 劉明修,《台灣統治與鴉片問題》(台北:前衛出版社,2008)。
5/10 十一、身體史、物質文化與主體性
指定閱讀:
1. Kuriyama, Shigehisa, “The Imagination of Wi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the Body”, In Body, Subject & Power in China, edited by A. Zito and T. E. Barlow.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2. Sean Hsiang-lin Lei, “Habituating Individuality: Framing Tuberculosis and Its Material Solutions in Republican China,”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84 (2010) 248-79.
參考閱讀:
1. 栗山茂久,〈風與自我〉,《身體的語言》(台北:究竟出版社,2001),第六章。
2. 雷祥麟,〈衛生、身體史、與身份認同:以民國時期的肺結核與衛生餐檯為例〉,祝平一編《華人衛生史新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
5/17 十二、性別、身體與醫療:戰後台灣
指定閱讀:
1. 李貞德,〈從師母到女宣:孫理蓮在戰後台灣的醫療傳道經驗〉,《新史學》16:2(2005),頁95-151。
2. 林宜平,〈女人與水:由性別觀點分析RCA相關健康研究〉,《女學學誌》21(2006),頁185-212。
參考閱讀:
1. 李貞德,〈宣教影片中的疾病、醫療與文化:以《趁著白日:孫理蓮的台灣》為例〉,《古今論衡》23(2011),頁144-171。
2. 林宜平,〈對蚊子宣戰:DDT與二次戰後台灣的瘧疾根除〉,收入祝平一主編,《華人衛生新史》。
5/24 十三、性別、身體與醫療:東亞之外(邀請演講)
參考閱讀:
1. C.Michele Thompson, "Tue Tinh-Vietnamese Monk-Physician at the Ming Court," in TJ Hinrichs and Linda L. Barnes ed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fo Chinese Medicine and Heal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 134-135.
2. C. Michele Thompson, "Tue Tihn, 1300-?" in William Bynum and Helen Bynum eds., Dictionary of Medical Biography,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2007. |
參考書目 |
同上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報告 |
50% |
可採「專題論文」(8000字)、「研究回顧」(8000字)、或「書評」(4000字)。所選書籍和具體題目應事先與老師討論,取得同意。 |
2. |
平時分數 |
50% |
閱讀教材、課堂討論、隨堂作業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導論 |
第2週 |
3/01 |
醫療史研究中的婦女與性別議題 |
第3週 |
3/08 |
性別化的身體觀與婦科醫學之建立 |
第4週 |
3/15 |
保護或管束:中國古代的生育文化與健康照顧 |
第5週 |
3/22 |
帝國後期的女性與醫療文化 |
第6週 |
3/29 |
拒絕生產的女體:避孕、節育與絕育 |
第7週 |
4/05 |
溫書假停課一次 |
第8週 |
4/12 |
天癸至?地道絕?現代女性的「青春期」與「更年期」 |
第9週 |
4/19 |
衛生與現代性 |
第10週 |
04/26 |
性的興起 |
第11週 |
5/03 |
日治台灣與滿洲的鴉片科學與政策 |
第12週 |
5/10 |
身體史、物質文化與主體性 |
第13週 |
5/17 |
性別、身體與醫療:戰後台灣 |
第14週 |
5/24 |
性別、身體與醫療:東亞之外(邀請演講) |
第15週 |
5/31 |
期末報告初稿評論會一 |
第16週 |
6/07 |
期末報告初稿評論會二 |
第17週 |
6/14 |
期末報告初稿評論會三 |
第18週 |
6/21 |
結論:參訪文物館、繳交期末報告,暨學習經驗分享(改為6/22上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