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秦漢學術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
開課學期 |
110-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閻鴻中 |
課號 |
Hist5092 |
課程識別碼 |
123 U909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1,2,3(8:10~11:10) |
上課地點 |
文16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101Hist5092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第一週至第三週視訊教學,使用U meeting平台,會議ID見「課程內容」每週欄次。旁聽請來信申請:phaedo@ntu.edu.tw。標題為:「申請旁聽秦漢學術思想史」,內容含姓名,學號或電子郵件信箱)
這門課程將講述十幾個專題,配合選讀典籍文獻和二手研究,來介紹秦漢時期學術思想的概況;並為喜好秦漢史和思想史的同學提供初階的研究訓練。研究生或大學部同學皆歡迎。
先秦諸子以鮮明的性格、獨到的觀念相互激盪,締造了哲學上最為多采多姿的時代;秦漢時期的思想家則扣緊現實困境、結合歷史思考,勇於批判權勢,提出有體有用的主張。
先秦思想適合從哲學的角度把握,秦漢思想則必須融入歷史才能明白旨趣。先秦典籍透過經典化而影響後來思想,秦漢思想則透過歷史化的形式,對後代的政治討論發揮了深刻、廣泛且具體的影響。
正因如此,秦漢的學術思想史也為一般歷史研究提供了心態認知的有力支點,讓我們有機會做到知人論世,提供結合意義的歷史理解。
這門課程選擇了秦漢時期八次政治變革的契機,做為理解思想爭議的場景:(一)秦始皇時代的統一政策,(二)漢初至武帝以前的清靜無為,(三)漢武帝時期的復古更化,(四)昭帝時總結前代的鹽鐵議 (儒、法之爭),(五)宣元以後的災異論和五德終始(含改制、禪讓和中興),(六)西漢後期至東漢前期的王霸論和教化論,(七)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政治思想,(八)漢末的總結和迴響。此外,此外,則補充天文地理、災異、陰陽五行、鬼神、圖書分類、經學、中國四夷等項目,表現宇宙觀、人觀和知識藍圖的內涵與動向。
由於貼近現實,秦漢時代思想的表現形式變化多端。除了早已成立的子書、經書傳記等文類之外,又新添經注、史論、辭賦、碑銘、詔令奏議、法令文書、典籍目錄、緯書圖讖等類型。本課程所讀的思想文獻,以三史、漢紀、鹽鐵論、論衡、潛夫論為骨幹,透過時代議題串連結合,體驗多種形式的文獻樣貌,由此認識時代思潮的動向與激盪。
部分議題也將聯繫歷代的史著、史論、策問、經世文類中的線索,一窺秦漢思想的深遠影響。
|
課程目標 |
一、課程講演部分,介紹秦漢思想的思想爭議和演變輪廓,並與前後時代聯繫比較。
二、選讀多類型思想文獻,養成廣泛的知識背景和細緻解讀的能力。
三、認識後人對秦漢思想的重要詮釋,與近代思想相互印證。
四、基本學術寫作練習。 |
課程要求 |
一、課前閱讀指定讀物,參與討論。
二、完成單元小型作業(共2-3份,列入原典解析),輪流擔任討論人。
三、寫作原典解析兩篇(研究生6篇)、研究論著分析兩篇。
四、參加期中、期末考試。
五、研究生寫作學期報告(文獻詮釋、研究回顧、深度書評、專題研究,以上擇一為之)。 大學生若寫報告,可抵期末考試。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一 12:30~16:30 |
指定閱讀 |
參閱各講講義及書目 |
參考書目 |
【原典注釋】
1.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藝文印書舘,1972
2.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9
5.施之勉,《史記會注考證訂補》,臺北:華岡,1976
6.施之勉,《漢書集釋》,臺北:施之勉,2003
7.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1984
8.荀悅,《(前)漢紀》,北京:中華書局,2017
9.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舘,1965
10.清‧陳立,《公羊義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
11.[秦]呂不韋著,許維遹注,《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09
12.[漢]陸賈著,王利器注,《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6
13.[漢]韓嬰著,許維遹注,《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14.[漢]劉安著,劉文典注,《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
15.[漢]董仲舒著, [清]蘇輿注,《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
16.[漢]桓寬著,王利器注,《鹽鐵論校注(定本)》,北京:中華書局,1992
17.[漢]揚雄著,汪榮寶注,《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
18.[漢]王符著,[清]汪繼培箋, 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2010
19.[漢]王充著,黃暉注,《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20.[漢]王充著,楊寶忠注,《論衡校箋》,石家河:河北教育,1999
21.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編,《重修緯書集成》,明德出版社1971-1991/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秦漢思想史專著】
1.顧頡剛編著,《古史辨》
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紀念版)(三版)》,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5(初版1934)
3.胡適,《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國中古思想小史》,臺北:中央研究院,2020/上海古籍、北京師範大學等
4.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3冊(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20
5.陳榮捷編,《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中文版),臺北:巨流出版公司,2001、2003/江蘇教育,2006
6.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12
7.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中國思想通史》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8.侯外廬,《漢代社會與漢代思想》
9.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卷2,臺北:學生書局,1976
11.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
12.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增補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3.周桂鈿,《兩漢思想研究》(含:秦漢思想史,王充哲學思想新探,王充評傳,虛實之辨:王充哲學的宗旨,董學探微,董學續探,董仲舒評傳等七種)
14.張偉保、趙善軒、溫如嘉主編,《觀瀾索源:先秦兩漢思想史新探》,臺北:萬卷樓,2018
15.蒙文通,《經史抉原》,成都:巴蜀書社,1995
16.蒙文通,《儒學五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7
17.劉咸炘,《劉咸炘學術論集史學編》、《劉咸炘學術論集子學編》
18.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等
19.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周秦政論類要》,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20.熊鐵基,《秦漢新道家》,上海人民,2001
21.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文津,1997/五南,2020
22.陳麗桂,《漢代道家思想》,臺北:五南,2013
23.陳蘇鎮,《漢代政治與春秋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24.章啟群,《星空與帝國 ——秦漢思想史與占星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5.柯馬丁(Kern, Martin)著,劉倩譯,《秦始皇石刻:早期中國的文本與儀式》,上海:上海古籍,2018
26.魯惟一 (Loewe, Michael)著,戚軒銘、王玨、陳顥哲譯,《董仲舒:「儒家」遺產與《春秋繁露》》,香港:中華書局,2017
27.魯惟一 (Loewe, Michael)著,王浩譯,《漢代的信仰、神話和理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8.謝天佑,《秦漢經濟政策與經濟思想史稿 兼評自然經濟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29.唐曉峰,《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北京:中華書局,2010
30.陶希聖,《中國法制之社會史的考察:漢律系統的源流》,臺北:食貨出版社,1979
31.黃源盛,《漢唐法制與儒家傳統(增訂本)》,臺北市:元照,2009/廣西師範2020
32.陳啟雲著,高專誠譯,《荀悅與中古儒學》,瀋陽:遼寧大學,2000
33.金谷治,《秦漢思想史硏究》,京都:平樂寺書店,1960
34.金谷治,《中國古代の自然觀と人間觀》,東京:平河出版社,1997年5月
35.日原利國,《漢代思想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6年2月
36.田中麻紗巳,《兩漢思想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6年10月
37.田中麻紗巳,《後漢思想の探究》,東京:研文出版 ,2003
38.安居香山,《緯書と中國の神秘思想》,東京:平河出版社,1988 /《緯書與中國神秘思想》,田人隆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39.福井重雅,《漢代儒教の史的研究:儒教の官學化をめぐる定說の再檢討》,東京:汲古書院,2005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作業 |
40% |
含:原典解析兩篇(研究生6篇)、研究論著分析兩篇。 |
2. |
考試 |
40% |
參加期中、期末考試。 |
3. |
課堂導讀及討論 |
2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23 |
課程介紹.歷史與思想
(本週視訊教學,使用U meeting平台,會議ID:630-577-605) |
第2週 |
09/30 |
秦代的思想戰場(附法令文書學)
(本週視訊教學,使用U meeting平台,會議ID:630-577-605) |
第3週 |
10/07 |
無為之治(惠呂文景)
(本週視訊教學,使用U meeting平台 會議ID:958-222-019) |
第4週 |
10/14 |
進取時代的復古更化(武帝前期) |
第5週 |
10/21 |
盛極而衰:酷吏、平準與鹽鐵(武昭之間) |
第6週 |
10/28 |
鹽鐵論的歷史反思 |
第7週 |
11/04 |
中國與四夷論 |
第8週 |
11/11 |
經學思潮(附史學發展) |
第9週 |
11/18 |
知識圖像:漢書藝文志 |
第10週 |
11/25 |
災異論和陰陽五行(改制、禪讓和中興) |
第11週 |
12/02 |
宇宙、鬼神和讖緯 |
第12週 |
12/09 |
王霸論和禮樂教化(西漢中期至東漢中期) |
第13週 |
12/16 |
方士、道士和早期道教信仰 |
第14週 |
12/23 |
子學的批判精神:法言、論衡、潛夫論 |
第15週 |
12/30 |
秦漢時代的總結和迴響 |
第16週 |
01/06 |
期末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