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秦漢學術思想史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
開課學期 |
104-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閻鴻中 |
課號 |
Hist5092 |
課程識別碼 |
123 U909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1,2,3(8:10~11:10) |
上課地點 |
普403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4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42Hist5092_1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秦漢時期的學術思想,就內涵成分而言,主要是接續戰國晚期思想,運用整合薈萃的方式,面對新的政治社會形態而繼續邁進;但所關懷的課題和表現的風格,卻與先秦諸子大異其趣。要言之,在精神上,以批判政治現實、落實社會改造為主軸,兼重學理和實踐,因此與歷史經驗和現實處境的關係尤為密切。在形式上,則除了早已成立的子書之外,新添了隨經學而確立的經典詮釋傳統,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學與文學體裁,乃至於詔令奏議、緯書圖讖、典籍目錄分類,都成為傳承學術、表達思想的利器。凡此種種,使秦漢時期的學術思想史擁有獨立的風格、線索和動態,並且在幾番淘洗蛻變後,奠定了中國傳統學術思想的核心架構。
這門課程將講述若干前後貫串的專題,配合選讀部分重要的典籍文獻,來介紹秦漢時期學術思想的概況;並為喜好秦漢史和思想史的同學提供初階的研究訓練。 |
課程目標 |
課程單元包括政治議題、制度和反制度思想、自然觀、人性論、歷史文化觀、信仰宗教和學術分類。選讀的文獻涵蓋經、子、文、史、讖緯、出土文獻和碑銘。各主題或溯源先秦諸子,或考察後續流衍,希望能放在思想文化史的整體範疇裡學習。
本課程培養能力如下:
一、認識秦漢思想的重要課題和演變輪廓,並與前後時代聯繫比較來認識其地位與特質。
二、選讀思想文獻,養成細緻解讀古代思想文獻的能力。
三、認識後人對秦漢思想的重要詮釋,與近代思想聯繫比較。
四、基本學術寫作練習。
|
課程要求 |
大學部:
一、課前閱讀指定讀物,部分單元需配合完成小型作業。
二、輪流擔任單元討論人。
三、寫作原典解析、現代詮釋、研究論著分析各一篇。
四、參加期末考試,或寫作專題報告(於文獻詮釋、研究回顧、深度書評或專題研究中擇一)。
研究生:
一、課前閱讀指定讀物,包部分研究文獻。
二、輪流擔任單元討論人。
三、寫作原典解析、現代詮釋、研究論著分析各二篇。
四、寫作專題報告。(於文獻詮釋、研究回顧、深度書評或專題研究中擇一)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三 12:30~16:00 |
指定閱讀 |
黃永年,《目錄學》(收於《古文獻學四講》、《古文獻學講義》)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 古書通例》
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古典目錄學》(修訂本)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陳國慶等,《漢書藝文志註釋彙編》
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
姚振宗,《漢書藝文志考證》
張之洞等輯、范希曾補,《書目答問補正》/來新夏等,《書目答問匯補》
錢穆,《秦漢史》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錢穆,國學概論
錢穆,中國思想史
顧史考,〈以戰國竹書重讀《古書通例》〉,《簡帛》第四卷(2009.10)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王先謙,《漢書補注》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
施之勉,《漢書集釋》 |
參考書目 |
1.徐復觀,《兩漢思想史》
2.金春峰,《漢代思想史》
3.蒙文通,《儒學五論》
4.劉咸炘,《劉咸炘學術論集 史學編》、《劉咸炘學術論集 子學編》
5. 馮有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
6.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
7.陳榮捷編,中國哲學文獻選編
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9.侯外廬等,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
10. 張舜徽,周秦道論發微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作業 |
40% |
|
2. |
課堂討論 |
20% |
|
3. |
學期寫作或期末考試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
課程介紹.概說 |
第2週 |
|
先秦思想概說:先秦思想發展的分期與線索(理想與現實、自然與人文) |
第3週 |
|
學派的交鋒與整合:《莊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呂氏春秋》,〈論六家要旨〉,《漢書藝文志》 |
第4週 |
|
制度現實主義:法、術、勢、刑名與秦代政治 |
第5週 |
|
反制度論:道家、黃老與西漢前期的儒家政治理論 |
第6週 |
|
制度理想主義與烏托邦:周官和王制,秦漢新改制,緯書和道教的感應論 |
第7週 |
|
兒童節遇例假日補假 |
第8週 |
|
經濟與財稅思想的實驗室:從《管子.輕重》到王莽 |
第9週 |
|
整合的框架與利器:陰陽、五行、象數(自然與人性) |
第10週 |
|
教化論:孝治、質文、循吏、禮樂、和氣太平說 |
第11週 |
|
繼六藝與成家言:歷史思想與史學發展 |
第12週 |
|
經學與詮釋學:公羊、讖緯、白虎通、鄭玄 |
第13週 |
|
音樂、文學與藝術思想 |
第14週 |
|
新子學的道論:荀子、揚雄、桓譚、王充(附王弼) |
第15週 |
|
學期報告發表 |
第16週 |
|
新子學的政論:賈誼、崔寔、王符、仲長統、荀悅 |
第17週 |
|
現實關懷與終極關懷:易學、術數、神仙與道教 |
第18週 |
|
期末考及綜合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