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商文明與其周邊 Shang Civilization and its neighbors |
開課學期 |
105-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黃銘崇 |
課號 |
Hist5097 |
課程識別碼 |
123 U913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博雅203 |
備註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1Hist5097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商代的歷史在《史記》中僅有區區2803個字,是以一個商王世系表為經緯將當時流傳的《尚書》與《書序》內容抄錄,加上其他書籍中與商有關的零星記載。我們接受夏含夷的看法,認定今本《竹書紀年》非偽書,如此,關於商代的記載增加了1903字,在其體例與內容上與《史記》有相當差異。兩者加總也不過4706字,即使把所有漢代以前的傳世文獻與商史有關的記載都加起來,與商史有關的材料也仍然十分有限。以這樣的字數記載將近五百年的歷史,當然有所不足。
從1899年起發現的甲骨文,一方面得以證實傳世文獻中所記載的商史,是有根據的;另一方面這些第一手的文獻又增加了很多關於商代的各種各樣的紀錄,即便甲骨文是占卜的紀錄,內容並未廣布於各種面向,能夠據此進行的研究內容也相當豐富。從1928年開始的科學考古發掘工作,加上1949年以後在各地發掘的商代遺址。又替商史增加了大量的材料。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商代,事實上遠遠超過司馬遷的時代。不僅知道商王朝本身,還知道很多與它同時代的不同文化的各種面向。本課程之所以用「商文明與其周邊」,想要強調的是商王朝有很多鄰居,在傳世文獻的記載中,它們都是被商王征伐的對象,更有很多不在傳世文獻的記載之中。在帝制時期,這樣的中國沙文主義觀點,是「著史(從傅斯年說)」的標準作業流程。但是在今日,我們有不少考古材料,可以讓我們重建對於商代的認識。本課程希望在一個學期內教導學生商文明與其周邊的基本認識,並且學習如何利用甲骨文與考古材料進行研究。
|
課程目標 |
在一個學期內教導學生商文明與其周邊的基本認識,並且學習如何利用考古材料進行研究。 |
課程要求 |
要求學生上課出席,並參與討論,並完成規定的集體作業。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開學後於課上公告。 |
參考書目 |
參考書目(未含考古報告以及甲骨文著錄,參考書目會依實際狀況增減):
Chang, K. C., Shang Civiliz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0).
Chang, K. C. editor, Studies of Shang Archaeolog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Chang, K. C.,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4th ed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Liu, Li and Xingcan Chen, 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 (London: Duckworth,
2003).
Liu, Li and Xingcan Chen, The Archaeology of China: From the Late
Paleolithic to the Early Bronze 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Trigger, Bruce, Understanding Early Civiliz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Steinke, Kyle, editor, Art and Archaeology of Erligang Civiliz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
黃銘崇,〈邁向重器時代——鑄銅技術的輸入與中國青銅技術的形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集刊》84.5(2014): 575-678。
黃銘崇,〈晚商政體的研究-空間模型的考察〉,《新史學》22.3(2011): 161-207。
黃銘崇、林農堯、黃一凡、劉彥彬、林昆翰,〈晚商文化的分佈及其意義-以山東地區為例的初
步探討〉,《東亞考古學的再思——張光直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
史語言研究所,2013),頁257-337。
黃銘崇,〈導論〉,《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與中央研究
院,2016),頁1-60。
黃銘崇,〈晚商王朝的政治地景〉,《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
司與中央研究院,2016),頁165-306。
黃銘崇,〈畜牧者與農耕者之間:早期鄂爾多斯文化群與商文明〉,《“周邊”與“中心”:殷墟
時期安陽及安陽以外地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
頁23-98。
黃銘崇,〈饕餮紋的再思考——一個方法的省思〉,《美術史研究集刊》32(2012): 1-102。
李永迪主編,《“周邊”與“中心”:殷墟時期安陽及安陽以外地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宋鎮豪主編,《商代史(共11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本書稱《多卷
本》)。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8)。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李伯謙,《中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李伯謙編,《商文化論集(上、下兩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許宏,《最早的中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許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北京:三聯書店,2014)。
袁廣闊,《二里頭文化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13)。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報告 |
100% |
本課程將透過讓學生有系統的收集考古材料,共同建構起商王朝的都城(包括鄭州商城與安陽殷墟),以及不同區域的他者之理解。學生需集體並分工撰寫要商王朝的都會區或個別區塊不同面向的內涵。主要的目的在讓學生閱讀考古報告與使用甲骨文材料。評量將以整體的報告品質來衡量。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16 |
導論 |
第2週 |
9/23 |
「商文明與其周邊」的研究材料(1)傳世文獻 |
第3週 |
9/30 |
「商文明與其周邊」的研究材料(2)甲骨文、古器物 |
第4週 |
10/07 |
「商文明與其周邊」的研究材料(3)考古報告 |
第5週 |
10/14 |
使用鬲的文化之淵源與擴張—客省莊文化、陶寺文化、下七垣文化 |
第6週 |
10/21 |
二里頭文化與二里崗文化的競爭-西元前18-16世紀的東亞大勢 |
第7週 |
10/28 |
二里崗文明(一)鄭州商城、新鄭望京樓 |
第8週 |
11/04 |
二里崗文明(二)盤龍城與南方地區 |
第9週 |
11/11 |
中商時期:邢台、洹北商城、小雙橋與吳城文化 |
第10週 |
11/18 |
遠方的他者:以三星堆-金沙文明為例 |
第11週 |
11/25 |
殷墟文明(一)政治地景 |
第12週 |
12/02 |
殷墟文明(二)物質文化 |
第13週 |
12/09 |
殷墟文明(三)宗教圖像 |
第14週 |
12/16 |
晚商王朝的周邊:以早期鄂爾多斯文化為例 |
第15週 |
12/23 |
商王朝的覆滅:晚商的周方與夷方(關中地區與山東地區) |
第16週 |
12/30 |
分組報告(一) |
第17週 |
1/06 |
分組報告(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