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漢文世界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World |
開課學期 |
109-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甘懷真 |
課號 |
Hist5407 |
課程識別碼 |
123 U9480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8,9(15:30~17:20) |
上課地點 |
普402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5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92Hist5407_hhanwen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漢文是東亞最重要的歷史現象之一,當然是歷史學研究的對象。所謂漢文是指一種由漢字所構成的書面語。這種書面語長期以來成為東亞的共同語。本文的內容當然會包括漢字的起源與演變,但重點置於作為共同語的漢文的演變。漢文研究是需科際整合,本課程也會利用既有的語言學、文字學的研究成果,然而重點在於從歷史學的方法與興趣探討漢文,而且重點不在於漢文、漢字本身,是它出現的歷史條件與作用,且不只文化面,也及於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各層面。漢文的範圍不限於中國,及於東亞(主要指中國(本部)、日本、朝鮮與越南,所以本課程的內容也在探討中國(本部)以外地區的漢文歷史,重點在於「變體漢文」、「漢文訓讀」的形成等課題,關注點會在漢文與東亞王權。總之,本課程探討漢文的歷史,側重它作為共同語的歷史脈絡,同時也會討論與漢文同時存在的其他語言,如鮮卑語、假名、吏讀、女真「國語」等現象。作為專史或專題課程,會力求完整,通古今之變,但也因教師的史學專業,會詳於第十三世紀以前,略於以後。 |
課程目標 |
一,理解東亞的語言現象。
二,探討漢文與東亞王權的關係。
三,訓練史料閱讀與批判。
四,指導研究報告寫作。 |
課程要求 |
一,需完成歷史系中國史必修課,具備一定的中國史程度。
二,課程以演講為主,學生須全程參與上課,不得無故缺席。
三,每一講有指定指定讀物,須詳讀。
四,研究生須針對某一主題,提交研究報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見每週進度 |
參考書目 |
見每週進度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末考 |
70% |
針對學士班學生 |
2. |
期末研究報告 |
70% |
針對研究生,學士班學生亦可以選擇此項以替代期末考 |
3. |
期中思考問題報告 |
30% |
教師會出四題,學生作成報告,依規定時間繳交。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3 |
導論:漢文與王權 |
第2週 |
3/02 |
漢文的成立:中原王權、共同語與甲骨文(上) |
第3週 |
3/09 |
漢文的成立:中原王權、共同語與甲骨文(下) |
第4週 |
3/16 |
從王曰到子曰:從西周金文到諸子百家著作 |
第5週 |
3/23 |
方言與通語:大一統與地域社會(上) |
第6週 |
3/30 |
方言與通語:大一統與地域社會(下) |
第7週 |
4/06 |
夷語與胡族國家 |
第8週 |
4/13 |
鮮卑國語 |
第9週 |
4/20 |
漢文與朝鮮半島 |
第10週 |
4/27 |
漢文與日本(上) |
第11週 |
5/04 |
漢文與日本(下) |
第12週 |
5/11 |
漢文訓讀與和語 |
第13週 |
5/18 |
古文運動 |
第14週 |
5/25 |
中國週邊的「國語」運動:「外國」的誕生 |
第15週 |
6/01 |
文言與白話文:近世的漢文 |
第16週 |
6/08 |
近代的國語運動與東亞世界 |
第17週 |
6/15 |
華語(Sinophone)與漢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