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國考古學專題討論 Seminar on the Chinese Archaeology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閻鴻中 |
課號 |
Hist7178 |
課程識別碼 |
123 M668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8,9,A(15:30~19:15)星期六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博雅403博雅403 |
備註 |
初選不開放。週五雙週上課。週六雙週上課。與呂世浩合開 總人數上限:1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12zgkgzt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1.本課程是針對歷史相關系所碩士班、博士班對中國考古學有學習興趣之同學開設的研究入門課程,採取教師講授、同學報告及討論並重的方式。
2.本課程將每學期選擇專題,介紹中國考古之基本方法及重要發現,並分析相關研究,使有志於古史研究的學生能夠順利應用相關考古成果,培養學生日後結合歷史學與考古學進行研究的能力。
3.訓練成熟、具研究熱情的研究生,將有機會參加我們規劃的暑期田野參訪活動,延伸學習。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之目標:
(1) 介紹中國考古學之基本方法。
(2) 介紹中國考古學之重要發現。
(3) 引導同學具備分析相關考古學研究之能力。
|
課程要求 |
1.上課前須閱讀各講相關之論著並做好相關準備,以進行報告及積極討論。
2.對於授課教師所指定之課後作業,須認真準備。
3.須撰寫期末報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每週五 12:00~13:00 |
指定閱讀 |
(一)考古概況
《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文物出版社,1981年。10月。
《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1月。
《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9月。
《新中國考古六十年》,文物出版社,2009年。
上述四書之湖南部分
《湖南考古輯刊》1—9集
《湖南考古•2002》
《湖南省博物館館刊》1—8輯
(二)新石器及農業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彭頭山與八十壋》,科學出版社,2006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縣城頭山》,文物出版社,2007年。
《澧縣城頭山——中日合作澧陽平原環境考古與有關綜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
張緒球:《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2年。
孟華平:《長江中游史前文化結構》,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
何介鈞:《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郭偉民:《新石器時代澧陽平原與漢東地區的文化和社會》,文物出版社,2010年7月。
郭偉民:《城頭山遺址與洞庭湖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嶽麓書社,2012年8月。
《長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屆亞洲文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嶽麓書社,1996年。
湖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編:《考古耕耘錄——湖南中青年考古學者論文選集》,嶽麓書社,1999年。
袁家榮:《洞庭湖西部平原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的研究》,《考古學研究》(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湖南省文物普查辦公室:《湖南臨澧縣早期新石器文化遺存調查報告》,《考古》1986年第5期。
岳陽市文物工作隊:《錢糧湖墳山堡新石器時代遺址試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六集,嶽麓書社,1994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華容縣劉蔔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五集,《求索》增刊,1989年。
湖南省博物館:《澧縣東田丁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南考古輯刊》第一集,嶽麓書社,1982年。
湖南省博物館:《澧縣夢溪三元宮遺址》,《考古學報》1979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安鄉縣湯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1982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安鄉劃城崗遺址》,《考古學報》1983年第1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安鄉劃城崗遺址第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2005年第1期。
尹檢順:《湯家崗文化初論》,《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潘茂輝:《益陽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與初步研究》,《湖南考古輯刊》第七集,《求索》增刊,1999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黔陽高廟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4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辰溪縣征溪口貝丘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1年第6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辰溪縣松溪口貝丘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1年第6期。
賀剛:《高廟遺址的發掘與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二期,嶽麓書社,2005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懷化高坎壟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92年第3期。
長沙市文物工作隊:《長沙縣新石器時代遺址普查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五集,《求索》增刊,1989年。
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南托大塘遺址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8集。
株洲市文物處:《茶陵獨嶺坳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七集,《求索》增刊,1999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株洲縣磨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試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六集,《求索》增刊,1992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湘潭縣堆子嶺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2000年第1期。
湖南省博物館:《澧縣東田丁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南考古輯刊》第一輯,嶽麓書社,1982年。
湖南省博物館:《湘鄉岱子坪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南考古輯刊》第二輯,嶽麓書社,1984年。
(三)商周時期
向桃初:《湘江流域商周青銅文化研究》,線裝書局,2008年7月。
高至喜:《商周青銅器與楚文化研究》,嶽麓書社,1999年6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岳陽市文物工作隊:《岳陽市銅鼓山商代遺址與東周墓葬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五集,《求索》增刊,1989年。
岳陽市雲溪區文物管理所 胥衛華:《湖南岳陽市銅鼓山遺址出土商代青銅器》,《考古》2006年第7期。
譚遠輝:《湖南涔澹農場發現商代銅器墓》,《華夏考古》,1993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等:《湖南岳陽費家河商代遺址和窯址的探掘》,《考古》1985年第1期。
岳陽市文物工作隊:《岳陽縣對門山商代遺址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六集,《求索》增刊,1994年。
岳陽市文物管理處:《湖南岳陽溫家山商時期坑狀遺跡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05年第1期。
岳陽市文物工作隊、岳陽縣文物管理所:《岳陽縣筻口鎮易家山商代與東周墓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七集,《求索》增刊,1999年。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汨羅市玉笥山商代遺址發掘報告》,《巴陵古文化探索》,岳陽市文物管理處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與墓葬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第6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望城縣高砂脊商周遺址的發掘》,《考古》2001年第4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石門皂市商代遺存》,《考古學報》1992年第2期。
王文建、龍西斌:《石門縣商時期遺存調查——寶塔遺址與桅崗墓葬》,《湖南考古輯刊》第四集,嶽麓書社,1987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澧縣商周時期古遺址調查與探掘》,《湖南考古輯刊》第四集,嶽麓書社,1987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桑植縣朱家台商代遺址的調查與發掘》,《江漢考古》1989年第2期。
雷芬:《株洲白關西周晚期越人墓出土的青銅器》,《湖南考古輯刊》第七集,《求索》增刊,1999年。
岳陽市文物工作隊:《湖南省岳陽市郊毛家堰-閻家山周代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93年第1期。 澧縣博物館:《湖南澧縣皇山楚墓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七集,《求索》增刊,1999年。
(四)東周時期
湖南省博物館等:《長沙楚墓(上、下)》,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益陽市文物管理處等:《益陽楚墓》,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
湖南省常德市文物局等:《沅水下游楚墓》,文物出版社,2010年7月。
高至喜:《楚文化的南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楚文化研究論集》1—10集。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縣出土春秋時期越族青銅器》,《湖南考古輯刊》第二集,嶽麓書社,1984年。
湖南省博物館:《資興舊市春秋墓》,《湖南考古輯刊》第一集,嶽麓書社,1982年。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衡南、湘潭發現春秋墓葬》,《考古》1978年第5期。
衡陽市博物館:《湖南衡陽縣赤石春秋墓發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6期。
周世榮:《桑蠶紋尊與武士靴形鉞》,《考古》1979年第6期。
岳陽市文物工作隊等:《岳陽縣筻口出土春秋人像動物紋青銅卣》,《湖南博物館文集》,湖南省博物館編,嶽麓書社,1991年。
熊建華:《湘潭縣出土周代青銅提梁卣》,《湖南考古輯刊》第四集,嶽麓書社,1987年。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韶山灌區湘鄉東周墓清理簡報》,《文物》1977年第3期。
湘鄉縣博物館:《湘鄉縣五裡橋、何家灣古墓葬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三輯,嶽麓書社,1986年。
益陽市文物管理處:《湖南桃江腰子侖春秋墓》,《考古學報》2003年第4期。
衡陽市博物館:《衡陽市苗圃五馬歸槽茅坪古墓發掘簡報》,《考古》1984年第10期。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資興舊市戰國墓》,《考古學報》1983年第1期。
龍福廷:《郴州市出土的戰國越人墓》,《湖南考古輯刊》第四集,嶽麓書社,1987年。
零陵地區文物工作隊:《永州鷂子嶺戰國墓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四集,嶽麓書社,1987年。
岳陽市文物工作隊:《湖南省岳陽縣鳳形嘴山一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93年第1期。
岳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省汨羅市高泉山一號墓發掘報告》,《巴陵古文化探索》,岳陽市文物管理處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 高中曉、袁家榮:《湖南慈利官地戰國墓》,《湖南考古輯刊》第二集,嶽麓書社,1984年。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湘鄉牛形山一、二號大型戰國木槨墓》,《文物資料叢刊》(3),文物出版社,1980年。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長沙三公里楚墓發掘簡報》,《文物》2007年第12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茅亭子楚墓的發掘》,《考古》2003年第4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馬益順巷一號楚墓》,《考古》2003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等:《湖南益陽戰國兩漢墓》,《考古學報》1981年第4期;
湖南省益陽地區文物工作隊:《益陽楚墓》,《考古學報》1985年第1期。
湖南省博物館等:《臨澧九里楚墓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三輯,嶽麓書社,1986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澧九里雙峰包南包大墓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六集,《求索》增刊1994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慈利石板村36號戰國墓發掘簡報》,《文物》1990年第10期;《湖南慈利縣石板村戰國墓》,《考古學報》1995年第2期。
湖南省博物館等:《古丈白鶴灣楚墓》,《考古學報》1986年第3期。
(五)秦漢時期
長沙市文化局文物組:《長沙咸嘉湖西漢曹巽墓》,《文物》1979年第3期。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象鼻咀一號西漢墓》,《考古學報》1981年第1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望城風蓬嶺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7年第12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發掘簡報》,《文物》2010年第4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
零陵地區文物工作隊:《湖南永州市鷂子山西漢“劉彊”墓》,《考古》1990年第11期。
賀剛:《湖南永州鷂子嶺一號漢墓的墓主及相關問題》,《湖南省博物館四十周年紀念論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永州市鷂子嶺二號西漢墓》,《考古》2001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砂子塘西漢墓清理簡報》,《文物》1963年第2期。
《長沙湯家嶺西漢墓清理報告》,《考古》1966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常德南坪東漢“酉陽長”墓》,《考古》1980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常德東漢墓》,《考古學集刊》第1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等。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衡陽縣道子坪東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12期。
湖南省博物館等:《湖南資興西漢墓》,《考古學報》,1995年第4期。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資興東漢墓》,《考古學報》,1984年第1期。
衡陽市博物館:《湖南耒陽市東漢墓發掘報告》,《考古學集刊》第13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
衡陽市文物處等:《湖南耒陽白洋渡漢晉南朝墓》,《考古學報》2008年第4期等。
長沙市文物工作隊:《長沙西郊桐梓坡漢墓》,《考古學報》1986年第1期。
湖南省博物館:《汨羅縣東周、秦、西漢、南朝墓發掘簡報》,湖南考古輯刊》第三輯,嶽麓書社,1986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986——1987大庸城區西漢墓發掘報告》,《湖南考古輯刊》第五集,《求索》增刊,1989年;《湖南大庸東漢磚室墓》,《考古》1994年第12期。
(六)出土簡帛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發掘報告》,嶽麓書社,2006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簡•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1月。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1957年。
湖南省博物館等:《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
陳松長、傅舉有編著:《馬王堆漢墓文物》,湖南出版社,1992年等。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壹、三、肆),文物出版社,1981、1983、1985年。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文物出版社,2006年4月等。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南張家界古人堤遺址與出土簡牘概述》、《湖南張家界古人堤簡牘釋文與簡注》,《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2期等。
★本課程將隨堂補充講義及相關論著書目。
|
參考書目 |
1. 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台北:稻鄉,1988。
2. 俞偉超,《考古學是什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
3. 嚴文明,《走向21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北京:文物,1997。
4. 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北京:科學,1999。
5. 張光直,《考古學:關於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再思考》,瀋陽:遼寧,2002。
6. 欒豐實、方輝、靳桂雲,《考古學理論、方法、技術》,北京:文物,2002。
7. 張忠培,《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2005。
8.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新石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0。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4。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秦漢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0。
13. 水濤、賀雲翱編,《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導引》,南京:南京大學,2011。
14. Robert Sharer, Wendy Ashmore, Archaeology: Discovering our Past, California: McGraw-Hill, 2002.
15. Colin Renfrew, Paul Bahn,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2004.
16. 張光直、徐蘋芳主編,《中國文明的形成》,北京市:新世界,2004。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個人或小組報告 |
30% |
|
2. |
平時參與度與積極度 |
40% |
|
3. |
期末報告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2/22(五)89A,課程介紹,欲選課學生辦理選課手續。遠地外校學生可事先與教師約定其他時間辦理選課手續。 |
第2週 |
3/01,3/02 |
導論:學術規範與學術訓練
什麼是考古學(呂世浩老師) |
第4週 |
3/15,3/16 |
什麼是考古地層學什麼是考古類型學(呂世浩老師) |
第5週 |
|
報告檔 |
第6週 |
3/29,3/30 |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一):新石器與農業(陳伯楨老師) |
第7週 |
|
報告檔 |
第8週 |
4/12,4/13 |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二):新石器與古城(郭靜云老師) |
第9週 |
|
報告檔 |
第10週 |
4/26,4/27 |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三):商周時期(黃川田修、內田純子老師) |
第11週 |
|
報告檔 |
第12週 |
5/10,5/11 |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四):東周時期(閻鴻中老師) |
第13週 |
|
報告檔 |
第14週 |
5/24,5/25 |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五):秦漢時期(呂世浩老師) |
第15週 |
|
報告檔 |
第16週 |
6/07,6/08 |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六):出土簡帛(閻鴻中老師) |
第17週 |
|
報告檔 |
第2-2週 |
|
報告檔 |
第3-2週 |
|
報告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