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專題研究:《韓非子》思想中之「害」
Special Study:On the Notion of the Harmful in Hanfeizi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李賢中 
課號
Phl8411 
課程識別碼
124 D12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3(10:20~11:10) 
上課地點
哲201 
備註
請先徵得授課教師及申請者同意後,始得選課。
限博士班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Phl8411_hanfei_h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韓非子》的哲學強調統治者的勢、術、法的作用,因法家假定每個人都會依照趨利避害的原則行事,亦即人都會避免處罰且努力獲得利益。韓非認為人性乃是自私自利。因而,法律必須嚴懲任何法律禁止的行為,並獎勵那些遵循法律的行為。既然人人趨利避害又自私自利,韓非心目中的「害」是甚麼?本課程將探討韓非思想中的「害」觀念及相關思想。
 

課程目標
從韓非「害」思想的研究,探究利害與善惡的關係,培養學生對《韓非子》研習之興趣與批判能力,並反省韓非子哲學的價值,及其在中華文化中的現代意義。
 
課程要求
課前仔細研讀講義、教材,課中充分討論,課後提書面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1987.08。
賴炎元、傅武光著譯,《新譯韓非子》,台北:三民,1997.11。 
參考書目
1.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華正,1987.08。
2. 賴炎元、傅武光著譯,《新譯韓非子》,台北:三民,1997.11。
3.王曉波,《先秦法家思想史論》, 台北:聯經,1991.07。
4.王讚源,《中國法家哲學》,台北:東大,1991.08。
5.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09。
6.林緯毅,《儒法兼容》,台北:東大,2004,11。
7.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台北:東大,1979.09。
8.葛瑞漢著,張海晏譯,《論道者-中國古代哲學論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08。
9.李增,《先秦法家哲學思想》,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12。
10.朱守亮,《韓非子釋評》(一)至(四),台北:五南,1992.09。
11.李甦平,《韓非》,台北:東大,1998.10。
12.張有智,《先秦三晉地區的社會與法家文化研究》,北京:人民,2002.01。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韓非子》各篇文本的特性研究 
第2週
3/01  〈孤憤〉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 
第3週
3/08  人性問題討論 
第4週
3/15  〈五蠹〉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 
第5週
3/22  歷史觀問題討論 
第6週
3/29  〈顯學〉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 
第7週
4/05  春假 
第8週
4/12  社會觀問題討論 
第9週
4/19  〈說難〉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 
第10週
4/26  價值觀問題討論 
第11週
5/03  〈難勢〉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 
第12週
5/10  權勢與利害的關係問題討論 
第13週
5/17  〈內儲說上〉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1) 
第14週
5/24  〈內儲說上〉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2) 
第15週
5/31  〈定法〉中的「害」思想內涵與分析 
第16週
6/07  法、術、勢與利害的關係問題討論 
第17週
6/14  韓非子中有關「惡」與「害」思想之比較 
第18週
6/21  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