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專題研究:實用主義論語意規範性 Special Study:Semantic Normativity and its Pragmatic Considerations |
開課學期 |
101-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楊金穆 |
課號 |
Phl8820 |
課程識別碼 |
124 D2410 |
班次 |
|
學分 |
1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9(16:30~17:20) |
上課地點 |
哲研討室三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請先徵得授課教師及申請者同意後,始得選課。 限博士班 且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3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自從Kripke在1982年提出了對意義理論的懷疑論攻擊之後,語意規範性的研究便成為當代語言哲學中一熱門的課題。許多哲學家嘗試提出不同的語意規範性的標準,期能避免懷疑論的攻擊。其中,又以Hattiangadi的處理方式看似最為成功,其論證了懷疑論論證中所使用到的語意規範概念過於強大,以致於沒有任何一個說話者可以依循其概念。但是,其主張仍然無法回應:語意規範性從何而來?如果是從一個較狹義的語意概念得來的話,我們似乎無法說明如何從意義得出對使用者的規範性。本專題討論課程將探討Hattiangadi的語意規範性論證,並與晚近脈絡主義的主張做一比較,進而論證何謂一個較為可行的語意規範性。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將研讀Hattiangadi的專書Oughts and thoughts以及其他相關的文獻,提出一個關於語意規範性的研究。
|
課程要求 |
採一對一方式進行,定期就指定閱讀內容提出報告進行討論,並於期末提出研究報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1.Hattiangadi, A., Oughts and thoughts: rule-following and the normativity of cont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Preyer, G. & Peter, G. (eds), Context-Sensitivity and Semantic Minim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 Szabo, Z. G. (ed.), Semantics versus Pragmatics, Oxford: Clarenden Press, 2005.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