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儒家哲學研究下 SEMINAR ON CONFUCIANISM(2)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傅佩榮 |
課號 |
Phl7013 |
課程識別碼 |
124 M0232 |
班次 |
|
學分 |
2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1,2(8:10~10:00) |
上課地點 |
哲201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2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授課方式:本課程採用直接閱讀原典之方式,發掘其中之哲學問題,並作為討論之依據。修課同學應先熟讀原文,授課教師除指導同學理解原典之意涵外,並應於討論中援引他篇相關資料作為補充,以求得更深入而周全的理解。
課程內容:討論涵蓋之典籍
一、 《論語》全部閱讀。選擇仁、禮、義、道、天、性、君子、聖人等概念討論。
二、 《周易》乾坤兩卦經傳及〈繫辭〉上下,全部閱讀及討論。
三、 《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哀公十四年經傳及《春秋繁露•俞序》。
四、 《孟子》全部閱讀。側重〈告子〉、〈盡心〉等篇有關人性的討論。
五、 《荀子》〈天論〉、〈性惡〉、〈正名〉、〈解蔽〉等篇閱讀及討論。
六、 《禮記》〈大學〉、〈中庸〉、〈禮運〉、〈儒行〉等篇閱讀及討論。
|
課程目標 |
授課目的:本課程試圖經由原典的閱讀與研討、評析,以呈現原始儒家思想之核心問題,進而培養同學獨力探索儒家哲學之基本能力。
|
課程要求 |
上列一至六項內容均須全部研讀,以便直透原始儒家思想之基本義理,漢宋以降儒學發展及要旨由授課教師擇要介紹。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1.《十三經注疏》相關資料。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清代的相關研究。
3.王先謙《荀子集解》。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上課出席及討論發言之表現 |
40% |
|
2. |
期末報告 |
6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