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管子》研究
STUDY IN "GUANZI" 
開課學期
95-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王曉波 
課號
Phl7128 
課程識別碼
124 M05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哲201 
備註
總人數上限:2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51guanzi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管子》書,早在先秦就有《韓非子五蠹》提及,又有漢初賈誼引述,其為先秦古籍當無疑義。又經司馬遷、劉向、班固等肯定之。唯至宋,葉適言:「《管子》非一人之筆,非一時之書。莫之誰所為。」《管子》為誰所著遂成千古懸案。又《漢書藝文志》列其為道家,《隋書經籍志》又將其列入法家,而後各代從之。故《管子》的學派分類,究竟為道家,還是法家,學者意見亦難一致。
近代自郭沬若始,再開始討論《管子》的思想學派和著者,大致得到的共識,認為《管子》當為齊國的官文書,和有關管子的傳述記錄,加上當時稷下學宫學者著述的集成,確實篇章的作者已難以考證,正是「非一人之筆,非一時之書。莫之誰所為」。胡家聰則認為是稷下學宫中已佚名的「管子學派」之作。
太史公對戰國學術思想的派別中有「黃老」之稱,又言道家為「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甚至指集法家大成的韓非為「歸本於黃老」。唯自《黃帝經》失傳後,後人已無緣窺「黃老」之「黃」,從《老子》中實無以理解韓非如何「歸本於黃老」,從魏晉後的「老莊」也實無法理解什麼是「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道家。
至1971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發現有與《老子》合卷的黃帝經,有學者判斷為《漢書藝文志》的《黃帝四經》,至少當為「黃老」之「黃」,「黃老」和「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道家遂在千百年後又大白於世。「黃老」實為整合先秦各家學術思想的道家。故從道家看,《管子》實為黃老道家;從法家看《管子》亦為言法治之著。
《管子》實為先秦時代一本集諸學者之力,經稷下學宫時期的一本集體著作,雖作者難考,但具有豐富的先秦哲學的思想記錄。
 

課程目標
因《管子》書是長期來被忽略的先秦古籍,故本課程的目標在於「為往聖繼絕學」,從「陰陽之大順」、「儒墨之善」、「名法之要」重新恢復和釐清戰國時代「黃老」道家哲學的真貌。 
課程要求
(1)選課學生必須完成一篇一萬字以上的學期論文。
(2)每篇學期論文必須有一次的論文報告討論。
(3)每位學生必須參加同學論文報告的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陳鼓應:《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三民書局,2003年,台北。
胡家聰:《管子新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北京。
胡家聰:《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北京。
黃釗主編:《道家思想史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白奚:《稷下學研究》,三聯書店,1998年,北京。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聯經出版社,1991年,台北。
黃漢光:《黃老之學析論》,鵝湖出版社,2000年,台北。
丁原明:《黃老學論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參與討論 
30% 
 
2. 
學期論文 
7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20  《管子》書與稷下黃老學派 
第2週
9/27  水地、宙合和精氣 
第3週
10/04  《管子四篇》的道與氣 
第4週
10/11  《管子》各篇的道的考察 
第5週
10/18  「管子學派」的認識理論 
第6週
10/25  「管子學派」的法治思想 
第7週
11/01  導讀〈內業〉、〈心術上〉、〈心術下〉 
第8週
11/08  導讀〈白心〉、〈形勢〉、〈形勢解〉 
第9週
11/15  導讀〈宙合〉、〈樞言〉、〈水地〉 
第10週
11/22  導讀〈八觀〉、〈法禁〉、〈重令〉、〈法法〉 
第11週
11/29  導讀〈明法〉、〈明法解〉、〈版法〉、〈版法解〉 
第12週
12/06  導讀〈任法〉、〈明法〉、〈正世〉、〈治國〉 
第13週
12/13  導讀〈牧民〉、〈牧民解〉、〈君臣上〉、〈君臣下〉 
第14週
12/20  論文報告和研討(一) 
第15週
12/27  論文報告和研討(二) 
第16週
1/03  論文報告和研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