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鶡冠子》《尸子》研究 STUDIES IN “HE GUAN ZI”AND“SHI ZI” |
開課學期 |
96-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王曉波 |
課號 |
Phl7135 |
課程識別碼 |
124 M066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三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哲201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2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內容包括《漢書.藝文志》道家類《鶡冠子》一書及雜家類之《尸子》。至唐,柳宗元即指《鶡冠子》是「好事者偽為其書」。北宋陸佃亦言:「其道踳駁,著書初本黃老,而末流迪於刑名。」「然其奇言奧旨,亦每每而有也。」
《漢書.藝文志》將《尸子》列為雜家類而言:「雜家者流,……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不貫,此其所長也.」惟汪繼培言《尸子》「宋時全書己亡」,傳本「實皆?摭佚文,博會舊目」近人錢穆則謂《尸子》「在當時已非出尸子自為」,然呂思勉稱「此書雖闕佚特甚,然確為先秦古籍,殊為可寶」。
按周幽王二年已有伯陽父以陰陽解釋地震,並出現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墨家墨子,子產鑄刑書開法家先河,鄧析教人以訟為名家之始。自《黃帝四經》出土後,近幾十年來,學者才重視理解何謂「黃老」,《黃帝四經》中,已出現以道的形上學整合春秋以來各家學說的現象。而有太史公所謂「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家之要」的「道家」。
除「道家」外,還有「學本黃老」,「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的《尹文子》名家,有「學本黃老」「歸本于黃老」的法家慎到、申不害、韓非,此外,《管子》《呂氏春秋》至漢初《淮南子》亦莫不為各家學說的整合之作。
《鶡冠子》《尸子》不論歸類於道家或雜家,其實均於先秦各家學說的整合之作,或有偏重,皆脫離不了「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家之要」的範圍。
|
課程目標 |
|
課程要求 |
(1) 選課學生必須完成一篇一萬字以上的學術論文。
(2) 每篇學期論文必須有一次課堂論文報告的討論。
(3) 每位學生都必須參加每位同學論文報告的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陸佃,《鶡冠子解》,台灣中華書局,1985年,三版,台北。
張金城,《鶡冠子箋疏》,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975年,台北。
馬振獻,《鶡冠子》譯注,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年,二版,長春。
黃懷信,《鶡冠子彙校集注》,中華書局,2004年,北京。
戴卡琳,《解讀鶡冠子-從辯學的角度》,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瀋陽。
孫福喜,《鶡冠子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西安。
汪繼培輯,《尸子》,世界書局,1958年,台北。
孫星衍輯,《尸子》,中華書局,1991年,北京。
水渭松,《新譯尸子讀本》,三民書局,1997年,台北。
李守奎、李軼,《尸子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哈爾濱。
朱海雷,《尸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上海。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參與討論 |
30% |
|
2. |
學期論文 |
7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0 |
《鶡冠子》
鶡冠子與《鶡冠子》書 |
第2週 |
2/27 |
「道」與「一」 |
第3週 |
3/05 |
「泰一」與「神」 |
第4週 |
3/12 |
「氣」與「陰陽」 |
第5週 |
3/19 |
「天」與「地」 |
第6週 |
3/26 |
「命」與「時」 |
第7週 |
4/02 |
「人情」與「刑法」 |
第8週 |
4/09 |
「分物紀名」和「生法」 |
第9週 |
4/16 |
《尸子》
尸子與《尸子》書 |
第10週 |
4/23 |
「神」、「道」、「一」和「去智與巧」 |
第11週 |
4/30 |
「正名」、「明分」和「案法以觀其罪」 |
第12週 |
5/07 |
「德」和「仁義」 |
第13週 |
5/14 |
「正己」、「貴心」和「學」 |
第14週 |
5/21 |
論文討論 |
第15週 |
5/28 |
論文討論 |
第16週 |
6/04 |
論文討論 |
第17週 |
6/11 |
論文討論 |
第18週 |
6/18 |
論文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