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莊子》外雜篇研究
Research on the Outer and Miscellaneous Zhuangzi Chapters 
開課學期
108-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魏家豪 
課號
Phl7146 
課程識別碼
124 M080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3,4,5(10:20~13:1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二 
備註
道家領域。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1Phl7146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莊學研究通常著重於內篇,而視外雜篇為參考資料。本課程將透過原典的結構分析,試圖指出若干外雜篇的內在關聯,以展現其豐富的哲學思想。此研究方法可開拓《莊子》研究的新路線,並對傳統理解提出質疑。 

課程目標
(一)、深入探討《莊子》外雜篇的哲學思想;(二)、討論《莊子》哲學的重要論題與概念之義涵;(三)、探究外雜篇與內篇之異同。 
課程要求
(一)、輪流帶領討論《莊子》原典;(二)、與老師討論期末報告的方向(第11週;課外安排);(三)、在課堂上簡介期末報告之題目(預備報告);(四)、撰寫5000字以上的期末報告。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一 13:00~15:00 
指定閱讀
原典:《莊子》:〈寓言〉、〈則陽〉、〈天道〉、〈外物〉

- De Reu, Wim (2015). “A Ragbag of Odds and Ends? Argument Structure and Philosophical Coherence in Zhuangzi 26.” In Literary Forms of Argument in Early China, edited by Joachim Gentz and Dirk Meyer, Leiden/Boston: Brill, 243-296.
- De Reu, Wim and Hong, C. Lynne (2019). “What is the Wheelwright Bian Story About?”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 57:77-110. 
參考書目
- 王叔岷,1994,《莊子校詮》二版,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陳鼓應,1999,《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
- 陳鼓應,2005,《老莊新論》,臺北:五南。
- 劉榮賢,2004,《莊子外雜篇》,臺北:聯經。

- De Reu, Wim (2017). “On Goblet Words: Coexistence and Writing in the Zhuangzi”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 53: 75-108.
- Meyer, Dirk (2015.) “Truth Claim with no Claim to Truth: Tex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Quishui’ Chapter of
the Zhuangzi.” In Literary Forms of Argument in Early China, edited by Joachim Gentz and Dirk Meyer,
Leiden/Boston: Brill, 297-340.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上課表現 
30% 
 
2. 
課外討論 
5% 
第11週(一對一) 
3. 
預備報告 
15% 
書面報告務求言簡意賅、要言不繁(一至二頁),12/20繳交給教師及同學並上傳至課程網站;晚繳扣5%;另有口頭報告(12/23) 
4. 
期末報告 
50% 
1/15以前上傳至課程網站;晚繳一週以上扣5%;抄襲以零分計算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9  課程介紹 
第2週
9/16  〈寓言〉 
第3週
9/23  〈寓言〉 
第4週
9/30  〈寓言〉 
第5週
10/7  〈寓言〉 
第6週
10/14  〈天道〉 
第7週
10/21  〈則陽〉 
第8週
10/28  〈則陽〉 
第9週
11/4  〈則陽〉 
第10週
11/11  〈則陽〉 
第11週
11/18  〈則陽〉 
第12週
11/25  〈則陽〉 
第13週
12/2  〈則陽〉 
第14週
12/9  〈則陽〉 
第15週
12/16  預備報告 
第16週
12/23  〈外物〉 
第17週
12/30  〈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