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佛教性別哲學 Buddhist Philosophy of Sex and Gender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蔡耀明 |
課號 |
Phl7239 |
課程識別碼 |
124 M656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5,6,7(12:20~15:10) |
上課地點 |
哲研討室一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Phl7239_gender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將探討佛教性別哲學的幾個重大的論題,包括由佛教的生命世界觀帶出性別觀、佛教世界觀說明世間男女與貪欲之產生、比丘尼相應之解脫道的教學、法性非男非女、轉女身(相)�轉男身(相)、生為男女、男女修行成就、佛教性別研究之中文作品、Buddhist Perspectives on Gender Issues; Buddhism and Gender; Karma and Female Birth; Women and the Bodhisatta Path in Theravāda Buddhism; Eight Revered Conditions. 涉獵的材料,包括佛教典籍與學術著作。列為重點考察的,還包括佛教的教義與實修對於性別觀的貢獻。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對佛教性別哲學之課題,建立以典籍和學術論文做為依據的思辨與認識,並且奠定從事佛教哲學或性別哲學專門研究的基礎。以條列的方式,透過本課程的歷練,學員可預期達到如下四項成果:(1)對佛教性別哲學的研究領域、課題、方法、和內容,形成一定水準的認識;(2)對學界在佛教性別哲學的研究書目與研究成果有一定水準的認識;(3)憑藉學養,得以入乎佛教性別哲學之課題的眼光、思辨、和觀點,並且出乎其外;(4)初步建立以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來從事佛教性別哲學之課題的研究的能力,強化獨特的哲學思考,並且提昇學習報告的寫作水平。
|
課程要求 |
本課程定位為研究所層級的專題討論課,並非大學部一般的導論或通論課。學員必須預先研讀本課程大綱所列的主要的課程材料,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以及按時完成學期作業。每一進度單元所列的「延伸的參考材料」,多少皆具參考價值;若是碩士班研究生,並不硬性規定必讀;若是博士班研究生,則要求藉此量力或盡力拓展課程修讀的廣度、深度、和層級。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詳如「課程進度」所列。要求閱讀以及在課堂予以講解和討論者,以粗體字標示。更多的參考材料,於課堂隨時補充。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上課 |
70% |
|
2. |
期末作業 |
3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7 |
放假 |
第2週 |
3/06 |
(1)由佛教的生命世界觀帶出性別觀
(2)佛教世界觀說明世間男女與貪欲之產生 |
第3週 |
3/13 |
比丘尼相應之解脫道的教學 |
第4週 |
3/20 |
法性非男非女(並非存在為或男或女):覓男女相了不可得 |
第5週 |
3/27 |
轉女身(相)�轉男身(相) |
第6週 |
4/03 |
放假 |
第7週 |
4/10 |
轉女身(相)�轉男身(相) |
第8週 |
4/17 |
生為男女、不為男女、變為男女、男女修行成就 |
第9週 |
4/24 |
不淨觀中的男女相 |
第10週 |
5/01 |
佛教性別研究之中文作品 |
第11週 |
5/08 |
佛教性別研究之中文作品 |
第12週 |
5/15 |
Buddhist Perspectives on Gender Issues |
第13週 |
5/22 |
Buddhism and Gender |
第14週 |
5/29 |
Karma and Female Birth |
第15週 |
6/05 |
Women and the Bodhisatta Path in Theravāda Buddhism |
第16週 |
6/12 |
Eight Revered Condi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