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藏傳佛教 Tibetan Buddhism |
開課學期 |
110-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李勝海 |
課號 |
Phl7256 |
課程識別碼 |
124 M687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哲研討室一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研究所:佛家領域。
大學部:(A)東方哲學史群組。 總人數上限:5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是對流傳於西藏和廣義的藏地的佛教思想和文化的綜合性概述,其內容涉及藏傳佛教的歷史及各種哲學、宗教和文學的傳統。課程不預設任何佛教知識背景,其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總結藏傳佛教的歷史,尤其探討在佛教後宏期出現的宗派。後半部分側重於藏傳佛教哲學的量論傳統及空性理論,其中量論傳統展示藏傳佛教的知識論和因明邏輯理論,後者則論證闡發人和世界的真實本質,本課程將著重閱讀探討三種重要的空性理論:(1)覺囊派篤補巴的他空見;(2)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中觀思想;(3)代表薩迦派正統的國燃巴在其中觀著述中對上述兩家的回應。 |
課程目標 |
1.由縱向了解藏傳佛教的歷史以及橫向認識藏傳佛教的主要宗派,從而對這一佛教傳統獲得綜合性的理解
2.由閱讀重要的藏文佛教、史學、文學和哲學著作的譯本而熟悉藏文化自身的知識體系,並獲得廣泛閱讀詮釋西藏文本的能力
3.對於數家藏傳佛教哲學思想獲得深度的理解,為從事藏傳佛教思想史和哲學研究打下紮實的基礎
4.熟悉國際藏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和人物,由閱讀國外藏學和藏傳佛教思想哲學的研究而獲得國際人文學術的訓練 |
課程要求 |
一、除了老師講授之外,上課時每位同學應該針對每週的議題積極發言。
二、修課同學須選擇各自感興趣的閱讀內容繳交三篇「回應報告」(reading response),每篇一頁。回應報告的內容可以包括閱讀總結、批判性分析或探討閱讀材料中的問題等。
三、期中考試前會分發考試準備指南。
四、修課同學須於學期末提交4000–5000字論文一篇,主題自選。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一、教科書:
以下最常用的英文教科書《藏傳佛教概論》不作為本課程的正式閱讀材料,但是可供學員參考,其內容基本涵蓋本學期前一半課程。
Powers, John. Introduction to Tibetan Buddhism. Ithaca, NY: Snow Lion Publications, 2007.
二、西藏綜述、西藏歷史、藏傳佛教:現代著述
Stein, R. A. (Rolf Alfred). Tibetan Civilization. London: Faber, 1972. 譯自法文La Civilisation tibetaine. 以下為漢譯本.
(法)石泰安著,耿昇譯. 西藏的文明. 北京: 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
Schaeffer, Kurtis R., and Gray Tuttle. The Tibetan History Read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Kapstein, Matthew, Kurtis R. Schaeffer, and Gray Tuttle, eds. Sources of Tibetan Tradi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Snellgrove, David L., and Hugh Edward Richardson. A Cultural History of Tibet. Bangkok: Orchid Press, 2003.
Snellgrove, David L. Indo-Tibetan Buddhism: Indian Buddhists and Their Tibetan Successors. Boston: Shambhala, 2002.
Kapstein, Matthew. The Tibetan Assimilation of Buddhism: Conversion, Contestation, and Mem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王森. 西藏佛?發展史略. 北京: 中國藏學出版社, 2002.
三、藏文文本中譯:西藏史、佛教史、宗派源流
蔡巴貢噶多吉著,東嘎洛桑赤列校註,陳慶英與周潤年譯. 紅史. 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8.
布頓著,蒲文成譯. 布頓佛教史. 臺北縣汐止市: 大千出版社, 2006.
土觀羅桑卻季尼瑪著,劉立千譯. 土觀宗派源流:講述一切宗派源流和教義善說晶鏡史.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
四、藏傳佛教宗派與人物選讀
張澄基譯. 密勒日巴尊者傳. 香港:佛?大乘經典編譯所, 1965.
Gold, Jonathan C. The Dharma's Gatekeepers: Sakya Pa??ita on Buddhist Scholarship in Tibet.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7.
Smith, E. Gene. Among Tibetan Text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he Himalayan Plateau.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1.
五、藏傳佛教哲學選讀
量論
van Der Kuijp, Leonard W. J.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Buddhist Epistemology: From the Eleventh to Thirteenth Century. Wiesbaden: Franz Steiner Verlag GmbH, 1983.
Dreyfus, Georges B. J. Recognizing Reality: Dharmak?rti's Philosophy and Its Tibetan Interpretation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7.
空性理論
(1)
Stearns, Cyrus, and Shes-rab-rgyal-mtshan. The Buddha from Dolpo: A Study of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the Tibetan Master Dolpopa Sherab Gyaltsen. Rev. and Enl. ed. Ithaca, NY: Snow Lion Publications, 2010.
篤補巴喜饒堅贊(Dol-bo-ba Shay-rap-gyel-tsen)著,傑弗里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英譯,張火慶、張志成、呂艾倫等中譯. 山法: 西藏關於他空與佛藏之根本論. (= Mountain Doctrine: Tibet’s Fundamental Treatise on Other-Emptiness and the Buddha-Matrix). 台北: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8.
(2)
Tsong-kha-pa Blo-bzang-grags-pa. The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Volume 3. Ithaca, NY: Snow Lion Publications, 2004.
宗喀巴著,釋法尊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 新北市: 安泰展業, 2011.
宗喀巴著,李勝海、陳智音譯. 《菩提道次第廣論?藏文直譯版》第三冊:《抉擇空性見與止觀雙運篇》. 台北:橡樹林文化, 2021.
(3)
Go-rams-pa Bsod-nams-se?-ge, Cabezon, Jose Ignacio, and Lobsang Dargyay. Freedom from Extremes: Gorampa's “Distinguishing the Views” and the Polemics of Emptiness. Boston: Wisdom Publications, 2006.
黃英傑. “國燃巴《辨別正見》的中觀思想研究.” 華梵大學博士論文, 2007. |
指定閱讀 |
無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出席與參與 |
10% |
|
2. |
閱讀回應 |
20% |
|
3. |
期中考試 |
30% |
|
4. |
期末論文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15 |
課程概述:藏地和藏人 |
第2週 |
2/22 |
印度佛教大意 |
第3週 |
3/01 |
藏傳佛教之前宏期 |
第4週 |
3/08 |
藏傳佛教之後宏期/噶當派和噶舉派 |
第5週 |
3/15 |
藏傳佛教之薩迦派 |
第6週 |
3/22 |
經典時期與藏傳佛教之格魯派 |
第7週 |
3/29 |
利美運動 |
第8週 |
4/05 |
期中考試 |
第9週 |
4/12 |
藏傳因明學:量論(一) |
第10週 |
4/19 |
量論(二) |
第11週 |
4/26 |
他空見 |
第12週 |
5/03 |
宗喀巴的中觀學(一) |
第13週 |
5/10 |
宗喀巴的中觀學(二) |
第14週 |
5/17 |
宗喀巴的中觀學(三) |
第15週 |
5/24 |
薩迦派國燃巴的回應(一) |
第16週 |
5/31 |
薩迦派國燃巴的回應(二),課程總結 |
第17週 |
6/07 |
自主學習 |
第18週 |
6/14 |
自主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