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當代現象學:心智哲學的角度 Contemporary Phenomenology: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Mind |
開課學期 |
109-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陳樂知 |
課號 |
Phl7573 |
課程識別碼 |
124 M814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A,B,C(18:25~21:05) |
上課地點 |
哲研討室三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研究所:B、E領域。
大學部:(C)哲學專題群組。 總人數上限:15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92Phl7573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近年,現象學發生了迎合當代哲學的重構。在Shaun Gallagher、Dan Zahavi等著名學者的努力下,胡塞爾、海德格、沙特、梅洛-龐蒂等經典現象學家的理念被抽絲剝繭,以當代哲學慣用的精準語言重新表達,並置於當代心智哲學的討論脈絡之中。
本課程討論的問題包括:當代現象學如何與當代心智哲學及認知科學互動?當代現象學的方法論為何?當代現象學能否自然主義化及科學化?當代現象學如何看待意識、自我、時間、感知、意向性、行動等議題?
本課程以Shaun Gallagher與Dan Zahavi合著的The Phenomenology Mind為主要課本,該書為作者為推廣當代現象學而撰寫的淺易導論讀本。課程將以當代心智哲學為出發點,但也特別歡迎擁有歐陸哲學、經典現象學等背景的同學參與課程,以相關哲學為出發點檢視各讀本作者對現象學的詮釋,進行討論及完成課業。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的目標如下:
(1)讓學生掌握當代現象學理論。
(2)關注現象學與當代哲學的對話。
(3)關注現象學與科學的對話。
(4)引領學生對不同哲學傳統進行反思。 |
課程要求 |
每週將閱讀課本1章,頁數通常為15-25頁。
同學需完成指定閱讀,並於課堂中進行討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Gallagher, Shaun. 2012. Phenomenology.
Zahavi, Dan. 2018. Phenomenology: The Basics.
Zahavi, Dan. 2015.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Phenomenology.
Gallagher, Shaun. 2015. A Neurophenomenology of Awe and Wonder: Towards a Non-Reductionist Cognitive Science.
Smith, Joel. 2016. Experiencing Phenomenology: An Introduction.
Chemero, Anthony & Kaufer, Stephan. 2015. Phenomenology: An Introduction. |
指定閱讀 |
Gallagher, Shaun & Zahavi, Dan. 2020. The Phenomenology Mind, 3rd edn.
Hopp, Walter. 2020. Phenomenology: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表現 |
10% |
出席及參與課堂討論 |
2. |
閱讀報告 |
30% |
對指定閱讀作出報告及評論 |
3. |
期末發表 |
10% |
發表期末報告內容 |
4. |
期末報告 |
50% |
4000字研究報告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5 |
Introduction: Philosophy of Mind, Cognitive Science, and Phenomenology (G&Z, Ch. 1) |
第2週 |
3/04 |
心腦現象學現況(鄭會穎教授作客授課)
Cheng, H.-Y. (2010) "Book Review: The Phenomenological Mind", Psyche 16(2)
|
第3週 |
3/11 |
現象學方法(陳貴正博士作客授課)
Methodologies (G&Z, Ch. 2) |
第4週 |
3/18 |
Applying and Naturalizing Phenomenology (G&Z, Ch. 2) |
第5週 |
3/25 |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sciousness (G&Z, Ch. 3)
報告人:徐郁翔
評論人:許嘉仁 |
第6週 |
4/01 |
假期 |
第7週 |
4/08 |
Time (G&Z, Ch. 4)
報告人:毛世琦
評論人:徐郁翔 |
第8週 |
4/15 |
Intentionality (G&Z, Ch. 5)
報告人:李晉宇
評論人:陳維中 |
第9週 |
4/22 |
Perception (G&Z, Ch. 6)
報告人:陳慧芬
評論人:江子健 |
第10週 |
4/29 |
The Embodied, Embedded, and Extended Mind (G&Z, Ch. 7)
報告人:謝盛翔
評論人:鄭亦君 |
第11週 |
5/06 |
Action and Agency (G&Z, Ch. 8)
報告人:陳維中
評論人:李晉宇 |
第12週 |
5/13 |
How We Know Others (G&Z, Ch. 9)
報告人:江子健
評論人:陳慧芬 |
第13週 |
5/20 |
Self and Person (G&Z, Ch. 10)
報告人:鄭亦君
評論人:謝盛翔 |
第14週 |
5/27 |
Consciousness (H Ch. 1)
報告人:黃海崴
評論人:毛世琦 |
第15週 |
6/03 |
Consciousness –A Look Inside (H Ch. 2)
評論人:許嘉仁 |
第16週 |
6/10 |
Phenomenology (H Ch. 10)
報告人:許嘉仁
評論人:徐郁翔 |
第17週 |
6/17 |
Phenomenology and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H Ch. 11)
報告人:李晉宇、陳維中 |
第18週 |
6/25 |
期末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