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霍耐特《為承認而抗爭》 Axel Honneth's Struggle for Recognition |
開課學期 |
112-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羅名珍 |
課號 |
Phl7586 |
課程識別碼 |
124 M83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7,8,9(14:20~17:20) |
上課地點 |
哲研討室一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研究所:E領域。
大學部:(C)哲學專題群組。 總人數上限:12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課程內容及評量方式等,皆以第一堂課公告為準。
欲修課之同學,務必於第一堂課到課。
課程用書需自行購買。
霍耐特的承認理論在當代深具影響力,《為承認而抗爭》這本書乃是此理論的基石。在此書中,霍耐特結合黑格爾社會哲學與當代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等理論資源,系統性地闡述對承認之追求如何作為社會進步之內在驅力。我們將在本學期課程閱讀本書及重要的相關論文。 |
課程目標 |
藉由閱讀與討論《為承認而抗爭》以及相關論文,認識霍耐特承認理論的主要內容。 |
課程要求 |
事先閱讀指定文本,參與課堂討論,期中導讀,以及期末報告及評論。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Axel Honneth, The Struggle for Recognition: The Moral Grammar of Social Conflicts, USA: MIT Press, 1995. |
參考書目 |
參考閱讀:
Christopher Zurn, Axel Honneth, USA: Polity, 2015.
J.-P. Deranty, Beyond Communication: A Critical Study of Axel Honneth’s Social Philosophy, Leiden, Brill, 2009.
Debating Critical Theory: Engagements with Axel Honneth, Julia Christ, Kristina Lepold, Daniel Loick , Titus Stahl (e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20.
Axel Honneth: Critical Essays, Danielle Petherbridge (ed), Netherland: Brill, 2011.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期中導讀 |
30% |
(梳理論述脈絡、提出可討論的問題) |
2. |
參與課堂討論 |
25% |
|
3. |
期末報告 |
40% |
(包含出席報告與繳交報告,缺任一項者此總項0分) |
4. |
期末評論 |
5%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5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9/12 |
Axel Honneth, „The Social Dynamics of Disrespect. On the Location of Critical Theory” |
第3週 |
9/19 |
Axel Honneth, "Three, Not Two, Concepts of Liberty. A proposal to enlarge our moral self-understanding“ |
第4週 |
9/26 |
Ch 1-2 |
第5週 |
10/3 |
Ch. 3 |
第6週 |
10/10 |
國慶日 |
第7週 |
10/17 |
Ch. 4 |
第8週 |
10/24 |
Ch. 5 |
第9週 |
10/31 |
Ch. 5 |
第10週 |
11/7 |
Ch. 6 |
第11週 |
11/14 |
Ch. 7-8 |
第12週 |
11/21 |
Ch. 9 |
第13週 |
11/28 |
Axel Honneth, „Recognition as Ideology“ |
第14週 |
12/5 |
期末報告 |
第15週 |
12/12 |
期末報告 |
第16週 |
12/19 |
期末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