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文化商品與文化遺產專題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Cultural Commodi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
開課學期 |
103-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人類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胡家瑜 |
課號 |
Anth8020 |
課程識別碼 |
125 D121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二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水源人302 |
備註 |
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文化人類學次領域課程、文化資產領域課程。 總人數上限:1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32Anth8020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主要從當代社會經歷全球快速變遷和消費蔓延,各地文化圖像化、符號化、片段化和具體化的角度切入,重新檢視當代生活中的文化產物或文化行為,如何經歷商品化與遺產化的轉變。過去人類學對於文化的定義,主要是針對群體成員的生活脈絡而衍生。但是,當代社會許多文化產物或文化展現被社會賦予的主要目的,是從社會日常生活脈絡中抽離出來,做為販售的商品,或做為隔離保護的文化資產。因此,本課程試圖從當代文化價值和意義的轉換過程,檢視一些不同的文化形式的「具體化」時空脈絡關係,生產與再現的文化價值,以及透過物質特性衍生的身體經驗與過去記憶。 |
課程目標 |
商品消費和文化資產是當代最蓬勃發展的社會文化議題之一,本課程主要將涵蓋工藝商品、民族風味餐飲、影音媒體、和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產等不同範疇的研究,並且探討殖民力量、資本主義市場、大眾消費、全球化、文化價值、當代認同建構等力量的互動影響關係。一方面希望讓同學從不同角度思考物質的文化意義;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些商品化和資產化的文化物,更進一步瞭解當代社會變遷和文化建構的糾纏力量。 |
課程要求 |
(1)課堂閱讀報告討論:輪流進行每週指定閱讀文章報告,並發給同學相關內容大綱;每位同學皆需針對文章提出問題摘要。
(2)期中田野觀察評論報告: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進行田野考察並與閱讀文章結合撰寫評論報告,約3000字(約5-6頁,12號字)。
(3)期末發表與書面報告: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進行一個小型研究,完成一份期末專題研究報告。約6000字(10頁,12號字)。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參考書目 |
Basu, Paul. 2007 Highland Homecomings: Genealogy and Heritage Tourism in the
Scottish Diaspora.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Connerton, Paul. 1989 How Societies Rememb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How Modernity Forge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itchcock, Michael, Victor T. King & Michael J. G. Parnwell. eds. 2010
Heritage Tourism in Southeast Asia. Honolulu: Univ. of Hawai’i Press.
Krishenblatt-Gimblett, Barbara. 1998 Destination Culture: Tourism, Museums
and Heritage.
Layton, Robert, Peter G. Stone & Julian Thomas eds. 2001 Destru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London: Routledge.
Long, Lucy M. ed. 2004 Culinary Tourism.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Moore, Niamh and Yvonne Whelan eds. 2007 Heritage, Memory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Ashgate.
Phillips, Ruth B. & Christopher B. Steiner eds. 1999 Unpacking Culture: Art
and Commodity in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Worlds,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owlands, M. & Ferdinand.de Jong eds’. 2007 Reclaiming Heritage. Left Coast
Press, Walnut Creek, CA. (臺大圖書館電子圖書資源
http://site.ebrary.com/lib/ntu/docDetail.action?docID=10379859)
Silverman, Helaine. ed. 2011 Contested Cultural Heritage: Religion,
Natioalism, Erasure, and Exclusion in a Global World.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Sleeper-Smith, Susan ed. 2009 Contesting Knowledge: 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Lincoln & London: Univ. of Nebraska Press.
Smith, Laurajane ed. 2007 Cultural Heritage : Critical Concepts in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Vol I, II, III, IV.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Smith, Laurajane & Natsuko Akagawa eds.’ 2009 Intangible Heritage.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pp. 93-111.
Stone, M. Priscilla, Angelique Haugerud, & Peter D. Little eds. 2000
Commodities and Globalizatio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xford: Roman &
Littlefield.
Sutton, David. 2001 Remembrance of Repasts: An Anthropology of Food and
Memory.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Timothy, Dallen ed. 2007 The Heritage Tourist Experience: Critical Essays,
Vol. II, Ashgate.
Timothy, Dallen J. and Gyan P. Nyaupane 2009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 A Reg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Urry, John著、葉浩譯 2007 觀光客的凝視,台北:舒林。(Urry, John. 1990. 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London: Sage.)
廖迪生主編,2011,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東亞地方社會,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香港
文化博物館。
梅豪方、周樑楷、唐一安主編,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頁33-
44。
韓俊偉、胡曉明編著,2009,文化產業概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報告與提問 |
30% |
|
2. |
期中讀書評論 |
30% |
|
3. |
期末報告 |
40% |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4 |
課程概述 |
第2週 |
3/03 |
文化資源與人類學:後現代消費社會中的「文化」與權力 |
第3週 |
3/10 |
文化的遺產化與商品化:懷舊記憶vs.資源再生 |
第4週 |
3/17 |
文化遺產/資產的建構與解構 |
第5週 |
3/24 |
遺產保存或創新:古蹟與地景 |
第6週 |
3/31 |
剝皮寮歷史街區 vs. 迪化街參觀與評論 |
第7週 |
4/07 |
遺產觀光:觀光客的視角 |
第8週 |
4/14 |
博物館、遺產政治與文化消費 |
第9週 |
4/21 |
族群工藝與觀光商品 |
第10週 |
4/28 |
飲食遺產與文化觀光 |
第11週 |
5/05 |
期中田野觀察報告 |
第12週 |
5/12 |
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範疇與概念的匯流 |
第13週 |
5/19 |
文化節慶與遺產展演 |
第14週 |
5/26 |
遺產經濟:社區的視角 |
第15週 |
6/02 |
文化園區與文創園區 |
第16週 |
6/09 |
法律與文化權利的競爭 |
第17週 |
6/16 |
期末報告研究主題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