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性別與女性主義考古學 Gender and feminist archaeology |
開課學期 |
105-2 |
授課對象 |
學程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
授課教師 |
江芝華 |
課號 |
Anth5086 |
課程識別碼 |
125 U279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3,4,5(10:20~13:10) |
上課地點 |
水源人201 |
備註 |
總人數上限:20人 |
Ceiba 課程網頁 |
http://ceiba.ntu.edu.tw/1052Anth5086_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性別是人類社會關係中最基本及普遍的一種關係,然而早期考古學研究中,性別關係常常被視為一不可知的範疇,進而被忽略。本學期的課程將重新思考性別這一概念,回顧考古學中對於性別的研究,並同時關注近年來女性主義考古學的發展,尤其將著重探討女性主義考古學對考古學理論及方法論上的影響。 |
課程目標 |
同學可以藉此了解考古學者如何思考性別議題,並了解女性主義對於考古學界在理論及方法論上的影響. |
課程要求 |
每位修課學生需要負責帶領至少一堂課的課堂討論,針對該週所指定的議題搭配所提供之文獻做導讀及評論,並提出相關問題,而每位同學在該學期中至少需交三篇文章摘要。
期末則必須選擇學期中探討的任一議題,完成一篇書面報告及口頭報告。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待補 |
指定閱讀 |
待補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2/22 |
通論 (簡介課程架構) |
第2週 |
3/01 |
性別考古學 |
第3週 |
3/08 |
性別與女性主義考古學 |
第4週 |
3/15 |
女性主義考古學 |
第5週 |
3/22 |
性別考古學與民族誌類比 |
第6週 |
3/29 |
性別與人類起源 |
第7週 |
4/05 |
春假 |
第8週 |
4/12 |
性別與分工 |
第9週 |
4/19 |
性別與技術 |
第10週 |
4/26 |
翻轉教室 |
第11週 |
5/04 |
性別與生物考古學 |
第12週 |
5/10 |
性別與空間(gender and space) |
第13週 |
5/17 |
gender, agriculture and food |
第14週 |
5/24 |
gender and sex |
第15週 |
5/31 |
archaeology of sexuality |
第16週 |
6/07 |
女性主義對考古學實踐的影響 (Feminist practice in archaeology) |
第17週 |
6/14 |
口頭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