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
開課學期 |
112-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林珊如 |
課號 |
LIS7014 |
課程識別碼 |
126 M058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必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圖資編目室 |
備註 |
限碩士班以上 或 限博士班 總人數上限:3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1. 介紹社會科學研究目的、流程與方法
2. 瞭解文獻回顧的目的、種類與如何評鑑研究文獻品質
3. 培養善用各種資料蒐集的方法,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能力
4. 訓練使用正確的書目格式,撰寫論文計畫書
5. 透過學術海報,體驗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過程,累積實作經驗 |
課程目標 |
1. 認識社會科學研究目的、流程與方法。
2. 瞭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重要的概念。
3. 具備批判性閱讀、思考與評論研究報告的能力。
4. 具備撰寫論文計畫書的能力。
5. 累積執行計畫的實作經驗。
6. 能有效溝通簡報自己的論文。 |
課程要求 |
1. 準時上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鼓勵踴躍發表具有建設性的問題。討論與發問會增加每個人對研究領域和研究問題的理解與體會。課堂討論也是非正式學習機會,有助於準備較大型的作業,同時積極參與的同學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 作業請準時繳交,遲交一次扣期末總成績五分。原則上每週需撰寫學習心得,其他作業包含個人與團體報告。所有心得與作業請上傳繳交至 NTU COOL 平台。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指定閱讀 |
|
參考書目 |
1. Babbie, E.R. (2019). 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 三版(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7th ed.)(蔡毓智譯)。台北市:雙葉。【指定教科書】
2. Neuman, W. L. (2006).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6th ed.)(朱柔若譯)。台北市:揚智出版。(原作1997年出版)【指定教科書】
3. 陳向明(民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4. 王汎森(民94)。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上網日期:2009年2月5日。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ylwang2008/a-wangvonsen.pdf
5. 黃武雄(民88)。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上網日期:2009年2月5日。網址:http://cmcu.tacocity.com.tw/a-about%20cmcu/cmcu%20writing/a-4-2.htm
6. 許禎芸(2006)。提前退休教師日常生活資訊行為模式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北市。
7. 黃湘屏(2013)。大學生以電子書閱讀器閱讀教科書之科技接受模式與功能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8. Taylor, D. (n.d.). The literature review: A few tips on conducting it. https://advice.writing.utoronto.ca/types-of-writing/literature-review/
9. Kuhlthau, C. C. (2004). The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In Seeking meaning: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2nd, ed. , pp.29-52). Westport, CT : Libraries Unlimited.
10. Onwuegbuzie, A. J. (1997). Writing a research proposal: The role of library anxiety, statistics, and composition anxiety.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9(1), 5-33.
11. Fidel, R. (1993). Qualitative method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search.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5, 219-247.
12. Howard, P. E. N., Rainie, L., & Jones, S. (2001). Days and nights on the internet: The impact of a diffusing technology.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45, 383-404.
13. Kelly, D. (2009). Methods for evaluating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with users. 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3(1-2), 1-224. https://doi.org/10.1561/1500000012
14. Fidel, R. (2008). Are we there yet? :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0(4), 265- 272.
15. 線上影音:Gibbs, Graham R. (2014). The nature of social research. (YouTube, 30:34: https://youtu.be/pQ4RAHXtvS0) + Research Quality (pt1-40) + Quality of research (pt2-10) +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pt3-22) + Qual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YouTube, 34: https://youtu.be/F1YfaSmDQbw)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