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
開課學期 |
112-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黃元鶴 |
課號 |
LIS5045 |
課程識別碼 |
126 U110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2,3,4(9:10~12:1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上課教室:計中110。 總人數上限:2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教導學生了解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並使用SPSS統計軟體實際進行個案分析。
雖要求需具基礎統計背景始可修習,但仍會在課堂中複習基本觀念,首先講解初級統計相關概念,再進行統計軟體SPSS實機操作,並詳細說明報表數據意義,課後輔以類似題之作業,以達該單元之重複練習之效。除了依序由淺入深進入不同的教學單元,部份單元輔以Excel軟體試算迴歸係數,以加強瞭解數據產生過程。最後輔以補充講義,以研究問題來思考適切的統計方法,橫跨不同單元的內容來串連,加強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配合修課同學需求,適度加入結構方程模式等相關進階統計工具的應用。 |
課程目標 |
1. 熟悉量化研究與資料收集的程序。
2. 瞭解問卷設計的原則與要素。
3. 掌握資料的特性與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統計軟體分析資料。
4. 熟悉敘述統計分析方法、圖表製作與解讀能力。
5. 瞭解推論統計分析方法、圖表製作與解讀能力。
|
課程要求 |
1. 具備初級統計基礎知識。
2. 準時繳交作業。
3. 課堂重視師生互動,有問題隨時溝通。
4. 閱讀量化統計研究文獻與相關報導。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備註: appointment by email |
參考書目 |
一、相關教科書: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雙葉。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台北: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台北:五南。
Sharma, S. (1996). Applied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New York.
二、應用量化統計分析相關論文:
林碧芳、趙長寧、邱皓政﹙2010﹚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效能與內在動機模式之檢驗-一項中介效果的驗證。創造學刊,1(1),65-92。
邱皓政、陳燕禎、林碧芳﹙2009﹚組織創新氣氛量表的發展與信效度衡鑑。測驗學刊,56(1),69-97。
溫福星﹙2010﹚社會科學研究中使用迴歸分析的五個重要觀念。管理學報,30(2) ,169-190.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Chatterjee, S., Rana, N. P., & Dwivedi, Y. K. (2020). Social media as a tool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academia: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valance, instrumentality and expectancy (VIE) approach.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4(10), 2531-2552.
三、問卷調查研究資料庫
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 https://srda.sinica.edu.tw/index.php (採會員制對外開放資料使用)
|
指定閱讀 |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六版。台北:五南。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平時作業 |
60% |
配合各章進度之平時作業,依指定時程繳交。 |
2. |
課堂參與 |
10% |
出缺席、課堂投入與發言。 |
3. |
期末報告 |
30% |
統計分析專案書面報告。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以錄音輔助,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
作業繳交方式 |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由師生雙方議定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
課程簡介與導論:基本統計量及抽樣概念復習
測驗理論與方法
|
第2週 |
|
社會科學與統計:第一章:科學研究與量化方法;第二章:測量理論與方法
SPSS軟體介紹:第三章:資料電腦化與資料庫建立
第四章:資料檢核與準備 [作業一]
|
第3週 |
|
敘述統計:第五章:描述統計與圖示技術 [作業二]
問卷設計原則與要素 |
第4週 |
|
中秋節放假
|
第5週 |
|
假設檢定:信賴區間、假設檢定概念複習
檢討與回饋:作業一及作業二檢討 |
第6週 |
|
卡方檢定:第六章:類別資料的分析 [作業三] |
第7週 |
|
老師參加全國圖書召集人會議,當日停課,另於10月27日、11月3日、11月10日各補課1節 |
第8週 |
|
t檢定:第七章:平均數的差異檢定 [作業四]
變異數分析:ANOVA概念複習 |
第9週 |
|
第八章:平均數的變異分析:ANOVA [作業五]
第九章: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
第10週 |
|
問題導向之統計方法決策:吳明隆、涂金堂(2005)講義
作業四檢討、迴歸概念復習
|
第11週 |
|
迴歸:第十章:線性關係的分析:相關與迴歸。作業五檢討 |
第12週 |
|
第十一章:多元迴歸;第十二章:中介與調節 |
第13週 |
|
量表發展的分析技術:第十三章:量表發展與信效度議題;第十四章:項目分析與信度估計 |
第14週 |
|
第十四章:因素分析:探索取向
第十五章:因素分析:驗證取向
|
第15週 |
|
結構方程模式初探
[統計分析專案報告繳交]
|
第16週 |
|
檢討與回饋:期末專案報告檢討與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