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近代中日文化思想交流史研究下 Research in Modern History of Intellectu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2) |
開課學期 |
110-2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日本語文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徐興慶 |
課號 |
JpnL7064 |
課程識別碼 |
127 M2112 |
班次 |
|
學分 |
2.0 |
全/半年 |
全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3,4(10:20~12:10) |
上課地點 |
|
備註 |
上課教室為日文系R225研究室。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十八世紀開始,西洋的近代文明與?業技術改變了東亞各國人類的生活與思想型態。1860年代晚清推展洋務運動至今經過了一百五十七年,1853年美軍太平洋艦隊「培里黑船」叩關日本也過了一百六十四年。在近代化的過程中,中日兩國的知識份子對自己國家的發展都有一套主張與願景。本課程從鑑往知來的角度,對實用的近代主義(Modernism)=西洋世界的文明、秩序、制度的汲取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從人物越境的角度探討近代中日文化思想交流的相互影響關係。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以日文為主,中文為輔授課,主要針對東亞的日本、中國、韓國、台灣在近代化過程中,面對傳統的學問與西洋文明如何取捨的問題、戰爭與歷史的問題,探討近代中日文化思想交流的歷史真相,目標在培養研究生閱讀史料、文獻的基礎能力,同時為有志從事中日比較研究的研究生奠定相關的基礎研究。
第1週 中國近代「新史學」的日本背景
第2週 中國近代「新史學」的日本背景
第3週 中國近代「新史學」的日本背景
第4週 王韜與日本維新人物之思想比較
第5週 王韜與日本維新人物之思想比較
第6週 近代中國外交官與日本文人的思想及典籍交流
第7週 德川幕末知識人吸收西洋文明的思想變遷
第8週 德川幕末知識人吸收西洋文明的思想變遷
第9週 東西文化的融合與構築─試論岡倉天心的「亞洲一體論」理論
第10週 期中報告
第11週 從近代文化論看李春生的日本觀
第12週 小室信介的中國觀—以《第一遊清記》為探討中心
第13週 福澤諭吉的「?亞論」及其儒教批判
第14週 和?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
第15週 和?哲郎的傳統與「近代」思想的轉化
第16週 中村敬宇的儒學觀、宗教觀及其西洋學問探索
第17週 中村敬宇的儒學觀、宗教觀及其西洋學問探索
第18週 期末報告 |
課程要求 |
上課主要說明研究方法,如何發掘資料、運用資料撰寫論文,輔以PPT講解,然後由研究生針對相關主題發表意見,再進行雙向討論。研究生必須先預讀參考書目,透過討論引領研究生探索宏觀的近代中日文化思想交流之知識基礎與獨立思考的研究能力。
評量方式 1.期中發表 (60%) 2.期末報告 (40%)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
參考書目 |
上課用書
1.山室信一《思想課題???????─基軸連鎖投企─》(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
2.小島晉治《近代中日關係史斷章》(東京:岩波書店,2008年)。 |
指定閱讀 |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