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表演藝術田野與專題寫作 Fieldwork in Performance Art and Feature Writing |
開課學期 |
113-1 |
授課對象 |
文學院 戲劇學研究所 |
授課教師 |
林智莉 |
課號 |
Thea7417 |
課程識別碼 |
129 M2230 |
班次 |
|
學分 |
3.0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A,B,C(18:25~21:05) |
上課地點 |
總一館208 |
備註 |
初選不開放。須經甄選,方式請見大綱之課程要求欄。部分上課時間彈性,無法配合者請勿修課。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且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0人 |
|
|
課程簡介影片 |
|
核心能力關聯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大綱
|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
課程概述 |
本課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田野調查。首先安排兩次的田野概論,讓同學具備田野方法的基礎認識後,根據自己規劃的研究主題,蒐集資料,走入田野現場接觸研究對象,以獲取寫作素材。同學必須學習自主規劃田調行程,並在課堂上報告過程、發現和困難,彼此交流討論。
第二部分為專題寫作,同學需運用田野素材完成一篇專題文章,可以是分析寫作或深度報導。由於寫作能力無法一蹴而就,針對性的檢討較容易釐清個別的寫作問題,因此本課程將邀請專業編輯給予一對一的寫作建議。最後每人需完成一篇5000-15000字的專題文章,並於進行成果發表及討論。 |
課程目標 |
本課的目標是讓同學離開書齋,學習文獻研究以外的研究方法,同時學習將研究技法,運用於學術論文以外的文類,寫出觀點清晰、具可讀性的文章。課程歡迎不同系所的同學選修,在跨領域的學習場域,將更有助於同學探索表演藝術在社會和文化中的多元角色。 |
課程要求 |
1. 本課採甄選制,請想修課的同學事先提交一個田野研究主題,並以2頁以內的篇幅說明問題意識、執行方法、時程安排和預期困難,做為甄選標準。
2. 修課同學必須願意在課外時間進行田調,也願意回到教室上課參與討論。
3. 確認上課同學提交專題若具有相關性,可依課堂討論,並經老師同意,採共同完成、獨立子題寫作方式。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
Office Hours |
另約時間 |
指定閱讀 |
1. 洪伯邑主編:《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22。
2. 克勞德‧李維史陀著,王志明譯:《憂鬱的熱帶》,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5。
|
參考書目 |
1. 章詒和著:《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臺北:時報出版,2005。
2. 林鶴宜著:《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臺北:稻鄉,2007。
3. 林開忠,張雯勤等著:《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左岸,2019。
4. 趙恩潔,蔡晏霖等著:《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臺北:左岸,2019。 |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
No.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田野報告 |
30% |
|
2. |
專題寫作 |
40% |
|
3. |
出席 |
15% |
|
4. |
上課討論 |
15% |
|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上課形式 |
|
作業繳交方式 |
|
考試形式 |
|
其他 |
由師生雙方議定 |
|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9/02 |
課程簡介 |
第2週 |
9/09 |
田野方法一 |
第3週 |
9/16 |
田野方法二 |
第4週 |
9/23 |
提交主題大綱及討論 |
第5週 |
9/30 |
集體田調 |
第6週 |
10/07 |
報導寫作技巧一 |
第7週 |
10/14 |
報導寫作技巧二 |
第8週 |
10/21 |
田野過程分組討論 |
第9週 |
10/28 |
田野過程分組討論 |
第10週 |
11/04 |
田野過程分組討論 |
第11週 |
11/11 |
演講 |
第12週 |
11/18 |
個別寫作指導 |
第13週 |
11/25 |
個別寫作指導 |
第14週 |
12/02 |
個別寫作指導 |
第15週 |
12/09 |
成果發表 |
第16週 |
12/16 |
成果發表 |